鲜果切加盟:年入85亿2700家门店,阿里京东垂涎的万亿市场
晚上11点多,刚从广州赶回深圳的余惠勇看起来有些疲惫,但脚下的步子迈得飞快,直扇得黑色粗布裤管也跟着飞起来。
2017年,49岁的余惠勇给百果园立了个目标:未来3年要在中国开到1万家店。
过去一年多,通过收购果多美等区域性果品零售公司,这家水果零售商覆盖了大半个中国的销售终端,其中包括台湾。但在这个新贵迭出、巨头扎堆的领域,这样的扩张速度还不够快。没有谁是真正安全的,杀出重围的正确姿势只有一个——舍命狂奔。
但跟土地打交道是个慢功夫。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万物生长,顺应天时。余惠勇坐定,卸下腕上的佛串,眼睛半睁,捻着珠子慢悠悠道出「两架马车三根支柱」的战略布局:在信息科技、金融资本、研发培训的支撑下,带动渠道品牌和品类品牌的扶摇直上,改造旧有的产业运作方式。
▲百果园创始人兼董事长余惠勇
这是一场慢与快的较量。大地孕育果实有它的节奏,人类却希望用外力加速果实的成熟。局外人总以为水果从枝头到门店,是车轮的速度决定利润的厚度。但跑得快就一定跑得赢吗?有些路不妨稳着走。
百果园的第16个年头,余惠勇站上了新的起点。手握2700家门店,他瞄准的是整个中国的水果供应链市场。
跑起来的「门店」
尹叶华一直想开家水果店。
对于小老百姓来说,这是个门槛低,利润高的生意。但这桩买卖并不容易:一旦店开起来,要起早贪黑去批发市场拿货不说,整个人都要被那小小一方店拴住。另外还有以次充好的水果贩子、靠斤秤上做手脚赚取暴利的竞争对手、眼瞅着就要烂掉却卖不出去的库存……让很多人直打退堂鼓。
但尹叶华不需为此操心。十多年前她加入百果园从店员干起,一路干到店长,从来不为「能不能进到好水果」「卖不出去怎么办」这类问题担忧。采购、配送、仓储、乃至种植,都有公司在背后撑腰,她要做的就是带着六七个店员安心管好门店。
在她负责管理的景田店,五花八门陈列着近百种水果,最里面的冷藏柜里码着可外送的「鲜果切」和四五种鲜榨果汁,靠近收银台的两层货架上摆着成堆干果。「我对我们的果品有信心。我们的招牌,像冰糖梨、软籽石榴,在外面是没有卖的。」
为了提高开店速度,百果园过去主要靠自有资金开店,2016年11月成立金融服务事业部后,开始着手推进债权融资。百果园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徐永剑向新经济100人介绍,公司会为内部创业的员工对接银行贷款。尹叶华靠这项政策,朝着自己「开一家水果店」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百果园品牌公关负责人左拉表示,除员工外,未来若开放加盟,想加盟但实力有限的加盟商也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加入百果园。
开放加盟,一来减轻了百果园依靠自有资金开店的压力,二来员工入股使公司上下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百果园既可以跑得快,也可以跑得轻、稳。
目前百果园在「大深圳」区域(包括周边东莞、惠州、河源等城市)共有480家店,百果园线上运营负责人焦岳认为还能再开400家,而北京、上海至少是1000家店的容量。
顺德、河源等一些三四线城市,也正在进入百果园的视野。「这些地方消费能力很高,过去购买同样标准、品类的水果,人们付出的成本更高,因为有层层供应商加价,但我们是去中介的。」 焦岳说。
对于大部分做水果生意的小老板来说,开店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怎么把店长久地开下去。尹叶华先后服务过6家门店,凭经验,一家店从开张到红火大约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她认为要想把一家新店开活了,先不要想赚不赚钱,把客流「养」起来再说。
「新店开张一般是先拿一些好吃的单品搞活动,让顾客知道百果园的水果便宜又好吃。第二要感动顾客,比如顾客买多了,我们主动提出帮他送一下。做销售这个行业,你的服务很重要。」
因为「好吃」,大部分顾客买过一次还会再来。一位顾客曾在微博大呼百果园的水果「有毒」,一吃就停不下来。总是光顾景田店的一位年轻爸爸也是如此,「小孩子总缠着我带他来买水果」,他慈爱地看着儿子说。
好吃和新鲜关乎门店的生命力。尹叶华说,像苹果、梨这类耐放的果品在店里最多放四五天,菠萝蜜等鲜切的水果当天要出清。快打烊了,就折价销售或干脆赠送。不过,像车厘子这类不耐储的高价水果,折价卖掉的比例非常低,尹叶华估摸只有百分之几。
为了让门店终端更好地服务顾客,百果园甚至推出了「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三无退货政策,这也导致店员不会引导顾客过多消费,因为卖出的水果可能因为新鲜度下降而被退货,变成门店损耗。如今,尹叶华每次看顾客拿多了,都会提醒他适量购买。买回去放一两周没吃完坏了,她也同意换新鲜的。
景田店对面除一家中型生活超市外,还开有一家水果店,尹叶华倒不是很担心。「我也经常去看他们的水果,第一鲜度没有我们好,另外品类没有我们多。现在顾客都很挑剔,不好吃,他品尝一点点就知道。」
目前来看,行业的单店平均坪效为3500元/月,百果园成熟区域单店坪效为7500元/月,这一水准高于国内大部分商超和便利店,但仍有提升空间。
一般来说,门店辐射半径只有700米,可覆盖客群大约2000人,辐射范围相对有限。目前美团外卖、京东到家、每日优鲜等电商,多数能在1-2小时内送货上门。如果坚持单纯线下销售,百果园很难抵挡电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2016年百果园收购一米鲜,将一支纯种互联网兵团纳入麾下,踏上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征程。
一米鲜创始人焦岳担任百果园集团副总经理、负责百果园电商业务。接触中余惠勇的一句话让他十分感动,「百果园走了15年能够生存下来,主要一点,我想百果园要富裕了能让所有人富裕。」
这句话像是一记钟锤敲在了焦岳心门上。过去,他自己创业也好,跟阿里的「同学们」一起打拼也好,都是靠着一股子野狼般的狠劲,没人太在意上游供应商的生态、农户赚不赚到钱,「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模式」。
加入百果园后,焦岳每两个月会去基地跟农户聊聊。他看到,原来农户种植水稻,一亩卖两千元,后来跟着百果园干,从五六千一路涨到七八千,到现在亩产能挣一万多元。原来他们种地没车没房,现在全都盖起了独栋小院。这些变化并不只出现在某个村、某个镇,有时一个县,乃至某个省的产区都会受到影响。他对余惠勇那番话有了更深的感触。
▲余惠勇考察福建水果玉米基地
一股更大的力量正在掀动上游的变革。余惠勇告诉新经济100人,过去这一年百果园最本质的一大变化,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从构思到全面实施,已开始发挥作用。
焦岳统计,线上业务启动6个多月后,线上各渠道(美团、京东到家等外部平台+自有平台)累计用户400万,月交易额达到1.5亿元左右,线上收入占总比15%。其中交易的40%来自自营(小程序+App),60%目前来自于第三方。预计2017年第四季度,自营比例可能会突破50%。
线上线下一体化使百果园门店覆盖半径扩展到3公里,触达人群增长至1万户。焦岳认为相比纯电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好处是能满足用户到家与到店的购物和服务需求,同时增加了零售企业覆盖半径、服务触点,提高了一体化门店销售额,并提高了年轻客群进店几率。此外,为了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买到百果园商品,团队还在大力建设二级网络。
线上继续增长需要再造线下流程。客诉率抬头,让焦岳不敢放开拳脚拉升线上订单。为了减轻门店打包压力,百果园正在尝试把预包装工序前移,比如将菠萝蜜、甘蔗等即食水果在初加工中心加工包装好再送往门店,但像核桃、葡萄等干果及水果的分装目前还在门店进行。
2016年百果园实现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2017年目标销售收入85亿元,涨幅预计42%。如何做到这一点?除了终端门店管理外,答案需要逆流而上寻找。
「慢下来」的轮子
在百果园东莞初加工中心的院子里,停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货运卡车:挂着「海」牌的卡车卸下麒麟瓜刚走,一辆「黑B」满载山东蜜瓜停在了冲着大门的码头。这些水果或是由供应商按百果园标准采购,或是百果园直接向产地收购,还有一类来自百果园与农户合作的基地。
码头一侧的工作室里摆着五六样检测工具,圈尺用来检测瓜果直径是否达标,果心温度计可以识别司机有没有按要求温度运输,农药残留达标与否靠试纸一测便知道。2009年,百果园建立了包含「四度一味一安全」六个方面的果品分级评价体系。这套体系不仅让初加工中心有了验货收货的指南针,也让果农种植有了方向。
东莞初加工中心2012年启用,眼下正在经历一轮大改造。百果园深圳区初加工中心品控部经理魏铁柱告诉新经济100人,原有仓库面积4700平方米,吞吐能力有限,已经跟不上门店开张速度。两三个月前,他们将隔壁的仓库租下来装上了制冷设备,改造投用后,新仓库将缓解部分爆仓压力。两个月后汕头即将成立单独的初加工中心,也会起到分流作用。
目前百果园在全国有15座已建初加工中心,在建2座,运力可达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东南地区的2700家门店,初加工中心运营成本不到3%。按东莞仓140人的规模、负责向480家门店配送计算,平均一个人服务3.4家门店。余惠勇认为这个水平在业内算是不错的。
这座老仓库目前尚留有一些原始的作业方式。一些信息,例如货品名称、到货时间、装车时间、配送人员信息等,并不是靠系统在不同环节间传递。
尽管部分信息靠手工传递会出些差错(比如一箱冬枣上被贴了「甜石榴」的标签),但整体上这个仓的库存周转效率并不低,一批货在这座仓库里最多停留2天,最短的周转时间是1.8天。这与初加工中心(也是仓配中心)的位置有关,通常其与门店的距离在150公里内,这保证了门店晚上10:30之前提交订单,水果当晚就可送到。
百果园商品中心总经理朱启东说,百果园的水果从地头到门店就一个仓配环节,不需要经过一批、二批、三批等多重流通环节,流通成本和显性损耗低,即便有时为了拿到好水果不得不加价采购,总的算下来零售价格在市场上还是有优势。
朱启东深知,跟农民砍价去降低成本,这门生意是没有多少空间的。「你不能在农民身上抠得太深,你应该让他有钱赚,赚得更多,他才有干劲,愿意多做一点。」
在他看来,真正应该下功夫控制的是产业链。路上花的钱,包装用的钱,以及流通花的钱,一项项减少,成本就能降下来。比如以前从新疆往内地运白杏,起初靠空运,成本高运量小,后来改为冷藏汽运。一开始没经验,发了五六批总要烂一半,后来发现车内温度不是越低越好,调太低了不能保鲜反而冻伤杏子。这样一改,损耗就降下来了。
做水果生意就是跟时间赛跑,运输草莓这类娇嫩易腐的水果更是如此,但往往跑太快了反而会增加损耗,比如颠簸路段就急不得,越急碰伤越多。朱启东在慢与快之间寻找平衡,要求物流把车速控制在70~80公里/小时,再加上改变车内压差、改变包装方式,最终把草莓损耗控制在了15%以内。
余惠勇认为水果损耗率的高低,从种植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如果说你本身是一个病人,怎么给你保护,最终你还是个病人。保鲜保鲜,只能保,原来怎样才是最关键的。」 因此百果园从改良品种入手,借助蜜蜂授粉让果肉长得更紧密。
朱启东现在谈起采购,能滔滔不绝讲上两个小时。但没有谁是天生的行家里手,刚入行他也交过不少学费:买青提被人忽悠买了几板发黄的回来;新买的3000多元的摩托罗拉翻盖机,走了一遭市场算了笔账就不见了。
市场上人来熙往,人人都怀抱着各自不同的目标,有的抱着「入这行,就要把它做大」的决心;有的只想赚点快钱,免不了做些手脚,还有的坑一把就走。一个新人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要看穿人心,只有通过自己日积月累去观察、去了解。
对于失败,朱启东跟余惠勇都有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余惠勇告诉他,只要试错成本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不会搞得倾家荡产,那就只管试验只管研究。
但这既需要心血又需要时间。百果园曾在江西包了近2万亩地种木瓜、圣女果,后来又尝试种丑柑。丑柑种了五六年总算种出些名堂,但一场黄龙病,让几年的心血毁于旦夕。朱启东惋惜地说,那块地五年内都没法再种柑橘类水果了。
▲百果园发展路径图 (制图:彭瑞)
相比在国内采购,海外采购更需要耐心。国外贸易商更信赖长期合作的伙伴,很多贸易关系从两家公司掌门人的祖父辈就开始了。百果园需要时间证明自己,也需要时间筛选可靠的伙伴。
朱启东曾想跨过中间商直接与新西兰的出口商采购,但对方表示与中间商有约在先,绕开对方有违信用。朱启东眼瞅着百果园的竞争对手找到了更便宜的进货渠道很憋屈,但没办法还是耐着性子等待机遇。直到这家公司改组,新到任的销售主管恰巧曾托朱启东卖过苹果,这位主管听说百果园有意合作就主动找到朱启东说,「现在咱们可以谈了。」
机会有时就是这样拐着弯地找上门来的。有个南非的贸易商发来十几柜苹果达不到百果园标准,不值得再拉回去,贸易商便请朱启东帮忙处理。除去包装费,这批货卖了3万元,朱启东原封不动打给了对方。这件事后,用朱启东的话讲,在南非做生意,「什么事情都好谈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将信用捧得高高在上的西方世界也不乏不按理出牌的玩家。有家美国公司发来的提子大小和鲜度达不到合同要求,却坚持货没问题。如果收了这批货朱启东只能拿到批发市场上低价卖掉,大概要亏六七万元,属下提议扣下剩余的货款。对方则坚持,当初并没有同意「不达标准就扣钱」。
朱启东觉得双方在如何处理的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如果一扣了之,对方有可能在这件事上做文章,影响百果园在国际上的口碑。
「你要我承担也可以,讲清楚,但是他推卸责任,这生意就没法做了。」尽管生气,但朱启东还是决定自己吃这个亏。付钱时他告诉对方,这是最后一单,做完这次不会再有下次了。
由于近年来国内果品质量不断下降,进口水果比例逐年攀升,原本中国对外水果贸易的巨大顺差正在逐年缩小。
2016年百果园联合佳沃鑫荣懋等11家机构成立优果联,试图从种植端改变这一现状。
「这是一个赋能型平台,主要是向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种植技术、种苗等关键性生产资料、销售渠道、营销策划,以及资本。」余惠勇解释,成立优果联并不只是为了满足百果园一家的采购需求,而是为了解决整个供给端优质水果稀缺的问题。
如果说百果园是自有品牌,那么优果联更像是一个品类品牌孵化器。余惠勇认为农业崛起的必由之路是农产品的品牌化,这不光涉及源头环节,而是全产业链协同协作的结果。
「这种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它需要积淀,需要共同的文化和意识,才有可能把它聚合起来。」 余惠勇说。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