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腌酸辣椒:大辞夜宴|再野,也野不过细柳营的家常菜
“今天,想吃家里的味道了。”
主厨艺术家 :潘毅 陈智安
参宴艺术家:张羽翔 黄文斌 潘毅 陈智安
鲁大东 尤丽 崔鲁海
在静逸堂
这一场艺术夜宴
这一份“食忆”
只此一次
保质期是一天或是永久
没菜单、没招牌菜、只有两个业余主厨
一、二、三、四、五、六、七……
今晚的大辞夜宴,座无虚席。
1993年的中青书展,一手炮制了撼动书坛的“广西现象”,作为细柳营的“合谋者”张羽翔一直没有停下书法研习和实验的步伐。
从广西到苏州,从浙美到央美,从离经叛道的张小弟到圆融通厚的张三爷……亦蕴亦徼 ,且行且吟,张羽翔却把自己的胃留在了那座遥远的西南古城。
酿苦瓜、白切鸡、酸菜猪肚、爆炒三门青蟹、南瓜肉盅……
边角的咸柠蘸碟里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广西味。
广西味是什么尚且众说纷纭,但“辣”毫无疑问是核心元素之一。
要是没有辣椒,广西人的生活也全然没了滋味
人间至苦,辣为知己。
吮吸时辣对味觉和嗅觉的双重刺激,像迎面袭来的一阵火风,肆意地入侵味蕾和鼻腔,辣和香完美交织在一起。
一捅肺、二卸鳌、三揭盖、四折腹、五去心腮、六斩件
“我的中锋用笔都用在剪虾捅蟹上了”
一道一道
潘毅叼着烟,仿佛正在上好的熏竹上工笔细琢,手下是属于国画家和篆刻家的老辣。
滚油热锅,这一勺爆炒三门青蟹,足以解了流淌在细柳营里的乡愁。
“都是家常菜。”
家常的味道是什么呢?清淡能做,浓厚亦可,甜的合适,辣的也上佳。
对广西人来讲,是剁椒的辣、是咸柠檬的酸、是酸菜的臭香、
是黄文斌来杭十余年,也放不下的广西牵挂。
分类训练技法、选定文辞内容,成十成百次甚至更多次的反复书写。染色、做旧、拼贴,在外在“形式”上“制造”出一幅完整作品。在量化的训练方式下,将书法的形式做到极致。19岁的黄文斌被归入细柳营的麾下,中青展一等奖,他以一种生猛的姿态,就这么被张羽翔推入书坛。
自此,细柳营一举成名,天下皆知。
从书法到篆刻,在杭16年,当初咋咋呼呼的毛头小子,如今的大吨位“重量级”艺术家,广西特色的酸菜猪肚,还是黄文斌爱的那道菜。
谈笑间,细柳营华彩犹在。
93年那一场撩拨青春的中青展,挥之不去的广西现象。一壶静茅入喉,黄文斌仍是当初那个恣意旷达的19岁南宁青年。
千年的南迁乡愁犹在,酿菜是广西人放不下的客家味。
以胡萝卜、肉泥、葱末、姜蓉入馅……伴着苦瓜的鲜嫩清香,苦瓜酿是今晚广西细柳营的养生之选。
酸甜苦辣咸,艺术家的胃,装得下东西南北中。
对于蓬莱籍的七十年代书家鲁大东来说,“自讨苦吃”更是常态。
不请自来,在一桌广西人和广西菜的夹击下,怡然自得,半分食量未减。鲁大东发挥出了属于他农家乐金属歌手的实力,“扫黑除饿”。
只有频频伸向南瓜肉盅,暴露了他略显脆弱的山东胃。
“行,微辣,微辣就微辣吧!”
自述靠扩招政策,考上浙美国画系,本次夜宴组织者张羽翔骨子里还是那个“相信命运,感激社会”的厚道人。吐出一团烟雾,他做出了属于广西人的让步。
和吃辣一样,喝酒也特别能喝出攀比心理。
静茅之后再来两瓶怂人胆,觥筹交错,又有书法助兴,得意而忘形。
压不住手痒,在厨房里已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静逸堂主人徐辞,泼墨挥洒。
“ 来大辞夜宴,可得留下书法做酒钱。”
在厨房里挥汗如雨的陈智安没能逃过堂主的“勒索”。
崔鲁海在中间笑的怡然自得,他准备用前段时间拍摄的照片“蒙混过关。”
“我拍的那几张辞-空间照片,可充当饭钱。”
夜宴组织者,牵头人张羽翔由陈智安的孩子“亲自看管”,这位“精明顽童”也被迫"留下了墨宝。
而农家乐金属歌手、静逸堂常客鲁大东,早在大辞夜宴筹划前,就签下了以诸如直播刻印、扫黑除恶大展等方式来还债的“互助友好协议”。
江湖儿女江湖老,一入江湖岁月催。
有书有酒有歌,推杯换盏之间,关于细柳营、关于广西现象的记忆在酒水中荡着碎光,被拿出来浅斟低唱。
1993年的那场大梦,让如今处在动荡江湖的细柳营众人有了一处安放形而上生活的落脚地。
2019年的这桌大辞夜宴,每根牙签剔出去的闲淡、不羁,艺术被拆开、吃透。
其实世间许多滋味注定是轮回。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