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腌酸辣椒方法:民族的生活文化习俗,瑶族饮食
与“山居”特点和“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相适应,瑶族饮食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从主食来看,山地粮食作物如旱谷、玉米、红薯、木薯、山芋、粟等长期占主导地位。玉米迄今仍然是许多瑶族地区,特别是都安、巴马、大化等石山地区瑶族的绝对主食。
大米也是瑶族的主食之一,但与周围的汉、壮族相比,其种植水稻的历史相对较晚,所占比重亦相对较低。山居瑶族种植的蔬菜品种不多,常见的有芥菜、白菜、卷心菜、萝卜、菠菜、空心菜、辣椒、茄子、大蒜、芹菜等,还有一些瓜豆类,如南瓜、黄瓜、冬瓜、豆角、四季豆、黄豆、饭豆、雪豆等。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瑶族人民还发现了不少可以食用的野菜,如鱼腥草、野葱、野芹、飞机菜、蕨菜等。肉食主要来源于家庭养殖的猪、牛、羊、鸡、鸭、鹅、兔、鱼等。但在历史上,捕猎野兽在瑶族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既可以减少野兽对庄稼的损坏,又可以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肉食来源,改善生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调查资料表明:瑶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家庭都有一件以上的捕猎工具,如猎枪、铁夹等。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瑶族地区已基本上结束了捕猎活动。 瑶族饮食,普遍嗜酸、辣。腌酸是瑶族家庭的常备之物,豆角类、瓜类、姜、蒜头以至一些粗茎蔬菜,皆可入酸。腌酸食物,便于储存,又十分可口。
瑶族嗜辣亦与其山居环境有关,南方山区多阴冷潮湿,寒气重,适当吃一些辣食,可以舒筋活血,暖脾去寒,所以桂北、桂西北的瑶族,即使土地再缺,也要留出一块用于栽种辣椒。
腊肉是瑶族民间普遍采用的一种肉类储存方式,在桂北恭城、富川、金秀等地尤其盛行。其方法是:先将肉割成三两斤不等的条状,放人缸(或盘)内,用盐、酒腌好,三天左右盐、酒入味后,即将肉一一串起,悬挂到火塘之上或楼梁上让火烟慢慢熏烤,以后随食随取。
一般经一两个月的火烟熏烤,肉中水分尽去,腊肉呈金黄色,用以切片煎炒或焖蒸,或与其他时菜混炒,皆香脆可口,独具风味。每逢过年杀猪,一般瑶家即以此法存储猪肉,用以自食或待客,如杀的猪大,有的可吃到第二年。
瑶家食油,以猪油为主,兼以花生油、茶油等。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的瑶胞,种植火麻作油料,食用时将火麻子捣碎去渣即可。据检测,火麻的含油量高,并含有一定的脂肪酸、蛋白质,有益于人体健康,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长寿之乡”,据说与当地瑶族群众长年食用火麻油有一定关系。 瑶族男子普遍嗜酒,或一餐,或二顿,皆离不开酒,有的地方男子饮酒用碗不用杯,可见酒风之盛。部分女子,特别是已婚妇女也喝酒,但讲究适量,不滥喝。亲朋往来,亦多以酒相待,以示尊重。瑶族山区寒湿严重,适量喝酒,能祛湿御寒,强壮体魄。所饮之酒,多为自酿,种类较多,有大米酒、玉米酒、红薯酒、木薯酒等。
打油茶是桂北地区瑶族盛行的一种饮食习俗,多在早、中两餐打制,有时晚上有客人来亦可作为夜宵饮用。其制法是:先烧开水,架上茶锅,放少许生米炒熟,加些油盐,将事先用温水泡软的茶叶与蒜米、花生米、生姜放入锅内,用茶锤搓捣,捣烂后冲上开水,稍煮片刻至滚沸,滤渣取汁,倒入事先放有葱花、米花、花生等物的碗中,即成“油茶”。
余渣再入锅,以同样的方法,可以打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一般第一杯稍苦,第二、三杯最佳,民间有“一杯苦,二杯甲(涩),三杯才是好油茶”之说。饮用时,苦中带甘,别有风味。据说常年饮用,可以健脾养胃、提神醒脑。
酢是金秀瑶族的特色食品,凡肉、鱼类皆可“酢”。所谓“酢”,即将肉切成条块状,鱼则剖腹洗净,拌上炒熟米粉和炒干食盐,然后放人瓮中,密封好,不使漏气,半年左右即成。食用时稍加煎炒,往往异香扑鼻,酸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金秀瑶族民间素有“瑶不离酢”之说,当地群众用雪鸟、河鱼、山蛙制成的“鸟酢” “鱼酢”“蛙酢”久负盛名,是上等的待客佳肴。
羊酱是都安、巴马、大化、马山等地的一道传统特色菜,又叫羊精、羊别。杀羊时将小肠割下,把小肠内的肠液放人锅内,以青菜、碎羊肉等煮熟成酱即成,味微苦而甘,极耐回味,俗称“百草药”,具有健胃功效。当地过节,来客宰羊,必备此菜。羊骨圆则是当地的另一道羊肉名菜,宰羊时,将骨捣碎,然后拌上玉米粉、芭蕉根,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用油炸,香酥脆甜,或放人锅中煮熟,清甜可口。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