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腌酸辣椒方法:读书随记:《八九十枝花》

八卦快讯 2023-12-12 09:11:10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猜书名是这么来的。开始以为作者是男的,读了序言,错了。

全书分上下篇,上篇“南方的雨”,下篇“远近的人”。看到“南方的雨”,立即有熟悉的预感,周作人、汪曾祺的名字即显现。果然,作者说到了周作人,说到了他的学生废名。我读废名,有种恍恍惚惚的灵境感觉,性灵之境,其美尤甚。

打猪草是村上小孩子都要做的事,猪草一是紫云英,一是田埂上的野菜。紫云英应该是江南最常见的植物了,除了砍来做猪草,“同时掐一把嫩茎叶清炒作菜。清炒紫云英的味道比豌豆苗要好,很鲜嫩,没有那种青莽气”。早春时节,在绍兴吃到了清炒紫云英,当地人好像是叫它紫草或是草子。

黄梅戏《打猪草》结尾细节部分,陶金花对金小毛说“我打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把你吃”,这个炒米在郑板桥、汪曾祺笔下都出现过,乃是家乡待客最简捷而平常的办法。

难怪作者这么年轻就获人民文学之星佳作奖,写的是打猪草,却不仅是田间自然的景物人事,还有黄梅戏打猪草的情节曲调,相仿的生活,连接自然顺畅。

三月三做蒿子粑粑,作者(皖南)说她们是煎成饼状,江浙捣成青团,蒸而食之。广西也是必须做的,叫艾粑粑。用料是艾蒿,也叫艾草,作者的皖南地方还用鼠麴草。按照作者介绍做法,虽然都是这个季节这个材料做粑粑,做法却不一样,估计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临近端午,我看各地包的粽子也是大不一样,看视频福建上清杰哥的有鲍鱼有大红袍的粽子闻所未闻,适逢孩子高考,赶紧下单买了一板回来。吃粽,高中,意头好。

作者写她家乡,端午包的白粽子或饭豆粽子。广西也差不多,对白粽子,“用一根筷子戳着,蘸绵白糖吃。吃一口粽子蘸一口糖”,也有蘸蜂蜜的,或者将白糖熬成糖浆,比纯粹蘸绵白糖要美。江浙常有拌了酱油的肉粽或蛋黄粽。我在柳州吃过包了绿豆板栗,甚或是肥肉的粽子。

广西未听说过用鼠麴草和粉作糕的,江南却常见,书中说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记有“黄花麦果糕”就是鼠麴草做的。作者说苏州上巳清明前后多卖青团,“盖以鼠麴草或草头汁和粉蒸熟而成,颜色较蒿子粑粑尤鲜碧可爱。中多纳赤豆馅,是甜食。”想来这种草只长在江南而不在岭南,或岭南地方无此习惯。

鼠麴草除了做吃的,还能取其黄花染衣,《荆楚岁时记》:“山南人呼为香茅,取花杂榉皮染褐,至破犹鲜。”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说湖南五溪峒一带清明必采鼠麴草,用来祭祀祖先,“以祀其先,名之曰青。其意以亲没后,又复见春草青青矣。呜呼!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各地风俗之异,可见一斑。

清明上坟习俗大体差不多。作者摘映山红,掐去尾部,抽去花丝,穿成花串吃,这种情况我们是没有的,广西大部分山体松林杉林密布,映山红只是零星,金秀圣堂山的映山红倒是一大片,深山里难得行人,不知是不是也摘来吃。至于说到城市绿化中的锦绣杜鹃,中看,却无人摘吃。

作者爷爷坟前一棵柏树,有“松柏以识其坟”之意。我爷爷奶奶母亲和二叔坟前墓后,都是松树,从开始不及人高,到现在遮天蔽日,已经过了二十多年。早几年需要刀劈开路,如今山径结实。几年后作者去找她爷爷的坟,一片野竹与荆棘,结结实实,迷路,柏树也不见踪影。普通人的结局大抵如此,多年以后我们亦如此,托体同山阿。

吃葛、白茅、斑茅、稻苞这种事,城里的孩子是没有的,哪怕路过看见,被经常性教育这个有毒那个有害,又识不得如此多的植物,所以一概是不能动手尝试的。就与自然的亲近来说,乡镇农村的孩子要好。

“村子里上了年纪的奶奶,花季中常将几朵金银花或两朵栀子并在一起,用一根小黑夹子别在头发上,有一种素淡的美。”我记起奶奶在不同花时将茉莉花、玉兰花,也许也有金银花,别在发鬓。

莴苣又叫莴笋,切丝炒,凉拌,腌莴苣,江南与岭南基本一致。叶灵凤《能不忆江南》提过“莴苣圆”,说南京的莴笋特别肥嫩而长。张爱玲《半生缘》也讲“莴苣圆子”,也就是腌好的莴苣,“长长的一段,盘成一只暗绿色的饼子,上面塞一朵红红的干玫瑰花”。两篇文章都说用莴苣圆送粥、下酒、配茶淘饭、单作零食。柳州一般是零食和配白粥。

作者说立夏后豌豆生吃,这个岭南想来没有,“等到豌豆米饱满,摘回来剥了清炒,或打汤,也有连青壳子一起用盐水煮了吃的,都是简单的做法。”家里连壳煮盐水也比较少见,就是清炒、炒肉末、煮汤。我现在久不久买袋装的青豌豆,抹茶味或蟹黄味,喝茶时作茶食。

猪油白菜年糕,这个没见过。

土豆“切片,加油盐炒熟,或用清水打汤,味极香糯可口”,作者喜欢打汤舀来泡饭,如今菜肴做法很多,不限于炒于汤了,我自己亲手做过的,就有醋溜土豆丝、土豆焖红烧肉。

书中说,记得汪曾祺文章里说枇杷是冬天开花的,攒在一起并不起眼的细碎白花。院子里头有一棵枇杷树,柳州的冬天与春天连得紧,去年冬天不甚冷,枇杷树上确实结了细碎白花,甚至连去年夏天挂的一些小果还留着。枇杷无人摘食,落地上,来年总能长出幼苗,只是空间有限,并不能长大。

作者写她小时候读书时候,偷掐花、偷茶叶、偷枇杷,用的是“偷”字,其实都是童趣。

作者那里称茭白为“膏瓜”,秋来新发,剥皮生吃。我从来不知道,也不敢尝试茭白可以生吃的。作者将茭白切片与剁椒炒,家里常做的是素炒或加瘦肉炒。

夏天青豆子是常见的菜,作者言及其家长有很多名目,五月爆、六月爆、大鼓豆,“豆子有许多烧法,和青辣椒清炒,加水和油打清汤,从小店买回来的鸡骨同烧”,作者说豆子烧鸡骨最好。对于各种青豆,除了鸡骨烧,柳州做法也大体类似。

“田螺壳薄,颜色淡青,比水塘里螺丁一样的塘螺大而美丽。”“挑好的田螺,加辣椒、葱、姜同炒。有时我们也做五香螺蛳……加八角、辣椒酱、油盐同煮。五香螺蛳下酒很好。”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好多江浙家庭在暮春初夏时节,炒田螺吃,顿觉清气有滋味,虽然和柳州加酸笋、紫苏炒的做法不一,但我相信一样的美味。

腌生姜是一样的,“又酸又脆又甜”。这须得是嫩姜,三江的酸姜好酸,武宣的糟辣酸姜酸辣,鱼峰的酸姜带点甜,都有自己的腌制方法。

“剥下的水竹笋,用开水焯过后切成小段,加上切细的腌雪里蕻与肉丝同炒,非常好吃,也很下饭。”今年仲春时,我买了细竹笋回家,切断拍皲裂,图简便,省了焯水,直接就加蒜米辣椒炒腊肉,是真下饭。

作者去水塘洗碗,玩耍游戏是难免的,“有时看到一枝无根的菱角菜,或一朵不知哪里来的花飘过,才忽然感到害怕起来,匆匆收拾了碗筷装在篮子里回家。”这是从小受的教育,水里突然出现无根的东西,是落水鬼变了来勾引小孩子的,若伸手去捞,就要把人拖下水。南方河流湖泊水塘众多,这种吓唬小孩子的教育,是为着安全着想。

作者是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造句遣词清新秀妍,有传统的印记。也有略略疑惑处,作者80后,那时已经改革开放,但从文章字里行间,仍可见其小时候的生活仍然贫困,虽然农村的富裕要来得晚些,以安徽最早农村改革的地方,生活时而窘迫令人惊讶。

作者说到家乡的“米面”,原料是籼米与糯米,磨浆蒸熟,“米汁凝成薄薄一块,末了揭下来晾在竹篙上……在粉块未晒硬之前切成约半厘米宽的条状,再卷成团晒干”。这似乎就是干米粉的做法,我上网搜了一下米面的解释和图片,确定它就是干切粉。

作者家里腌菜,大青菜和雪里蕻,如同其他美食书写的,有专门的大缸,“菜一层层码进缸里,一层层撒盐上去。一边穿着干净的胶鞋,站到缸里用力把菜踩实”。所不同的是,有的是要叫小孩子去踩,赤脚,踩好了一缸腌菜,以后村里都要叫这个娃去帮忙,那是很荣耀的事。

腌菜的吃法,“洗净切碎,在油锅里略跳一跳。好一点的做法是和豆腐一起炖炉子,或初春的时候,加肉丝与切成段的水竹笋同炒,是非常好吃的菜。”

腌萝卜干,“吃的时候抓一点出来直接吃,或切碎加油略炒。”腌萝卜丝、大青菜丝,“腌好后沾满红辣椒粉,加许多切碎的大蒜,我们称之为‘辣菜’。”

秋天腌豇豆子,“收拾干净坛子,倒冷开水,摆姜片、辣椒、盐,最后盘入整条的豇豆,盖上坛盖。腌豇豆的坛四周要注上清水,我们称为‘翕水’,防止空气进入,否则腌菜容易起‘白䤓’,容易坏掉。”这个豇豆就是豆角,现在螺蛳粉都要用。

菜园总要种一畦半畦辣椒,可以烧青豆子,做“辣椒瘪子”吃,捣碎加油盐炒,做剁椒,做成辣椒酱。

作者说到,《诗经》:“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把腌菜比作美好的储蓄,“实际上,单是这样充满腌菜与酱菜的冬天,不免仍是很寒苦的。”作者初三住校,我也是九十年代末了,和妹妹每周回家一趟,冬天没有菜,“爸爸常把腌萝卜、腌青菜梗子、腌豇豆和腌辣椒一起切碎,用菜籽油炒香,装在一只大瓷缸里给我们带走”。平时在学校食堂蒸饭,两毛钱菜,搭着腌菜慢慢吃,可省不少钱。

作者说的“忘蛋”是不能孵出小鸡的蛋,多是板结一块,不见小鸡雏形,“略有腥臭,然而嗜食之人觉得是粉香”,用“粉香”来形容还是第一次见。南京六合的“忘蛋”称为“活珠子”,一年四季城里路边有售卖的小摊,“支两只煤球炉子,一只上架着大白铁锅,里面煮着活珠子,另一只上架平底铁锅,用油煎已经剥好的,有一股焦香气”。吃的时候撒点椒盐。

广西称为“寡蛋”,非常滋补,以前外公喜欢,蒸熟了吃。他吃过了,还剩的才分给我们。最近在视频上见有直播带货,这活珠子那么大的量,恐怕已经是有意为之了。

作者家在农村,什么家禽家畜都见过养过,田间地头也多生物,或是养了吃,或是用劳作,或是做其他,观察和描写都细致,而且都带感情。便想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和他们有着怎样的“自然鸿沟”。亲戚的孩子读小学了,从北京一路来到百色,才第一次看到真实的活着的牛羊。我想他们永远无法写作出如此书的与大地万物的交流,甚至阅读此类书也未必有兴趣。

城乡差别越来越大,阶层就会慢慢固化,固化到一定程度,社会就可能僵硬停滞。除非自我革命,否则难免百代之忧。

作者的父亲喝醉酒,常打骂女儿,如今写进书里了。她的父亲按年纪还不算太老,不知道看了这本书,会不会郁闷。

作者一家终于因为嫁人、打工、读书,都来到了南京,还开了一个“网吧小店”,就是傍着网吧的小卖部。作者因而得以见许多人事,做起文章便得心应手,来源于生活的文章有生活气息,如意是平顺,不如意也是经历,如今回头看,可以不胜唏嘘。

不用做事了,做了一辈子农活和照顾人生活的母亲,终于可以歇歇。其实也没歇,去跳广场舞了,很认真,很投入,从不会用手机不会打字,到最后会给女儿发语音,表达开心话语“喂——美女,我昨天去表演了,很好哦,我今天去聚餐了,很开心哦——”。给这本书画上完美句号。

生活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开八九十枝花。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嘢之家特别推荐:广西酸嘢连锁品牌:酸益点酸嘢

广西酸嘢连锁品牌:酸益点酸嘢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特别推荐:广西<a href=https://www.suany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酸嘢</a>连锁品牌:<a href=https://www.suany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酸益点</a><a href=https://www.suany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酸嘢</a>

上一篇:芥菜酸菜的腌制方法:芥菜酸菜的材料和做法步骤
下一篇:腌制酸辣椒萝卜的做法:这样腌制的酸萝卜条,既香又脆爽,邻居吃了都要学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