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果切图片:公丁香与母丁香的区别附图片对比分析 丁香介绍及繁殖说明
1 2023-11-13
花类药材一般指用植物的完整花朵、花瓣、花絮、花柱头(莲蕾)入药的一类药物。花类药材可采收在不同生长阶段。一般多取在花刚开时采集,也有采集整个花絮的(如款冬花),而辛夷、公丁香以含苞的效果最好。
花类药材含多种功效,大多数取其挥发油成份,有祛风理气作用。其共性多平和,少数作用峻猛的,如芫花逐水,洋金花平喘止痛,闹羊花有神经毒(麻醉)、镇痛作用。花类药多辛散轻清,多主上焦,乃气分药;也有走中焦,如旋覆花,所谓“诸花皆升,旋覆独降”。其用量轻清,一般3~6g,最多不超过9g。
现将花类药材的功效及应用大致归纳如下:
1.理气宽胸开痞花类药大多数走脾胃经,具清香宣化和缓养正之性,
最能疏肝醒脾开胃
偏温性的有公丁香、旋覆花、茉莉花、川朴花。
公丁香辛温芳香,长于温胃和中降逆。旋覆花苦、辛、咸,苦降辛开,可祛痰平喘,降逆下气,善降胃气而止呕噫。茉莉花辛、微甘,温,芳香和胃,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用于泻痢腹痛,头晕,头痛,目赤肿痛。川朴花则除行气宽中之外,兼有化湿作用,化脾胃湿浊,其功似厚朴而力缓。
偏凉性的有蔷薇花、腊梅花。
两者均有和胃、解暑生津的功效。蔷薇花除能清暑热、化湿和胃、止血外,因其色红,入血分,还有活血作用。腊梅花则具有解毒清热、开胃散郁、顺气止咳等功效。
偏平性的有绿梅花、佛手花、玳玳花、葛花、素馨花。
绿梅花、佛手花均走肝胃经,有疏肝解郁和胃之效。绿梅花性平,气味清香,理气养胃生津而不伤阴。佛手花长于疏肝和胃、行气止痛。玳玳花微苦,其香气浓郁持久,芳香和胃效强,行气力缓而不伤阴,尤宜于女性肝郁气滞所致月经不调、乳房胀痛、下腹疼痛等。葛花始载于《名医别录》,长于理气和胃解酒,与人参配伍后可增强解酒效果。素馨花辛平,善疏肝解郁而无苦寒劫阴之弊,用于阴虚火旺者。
2.重在活血
包括活血止痛、调经、止血
2.1 活血止痛红花味辛、苦,性温,为活血通瘀要剂。
《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花及其活性成分可调控多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生长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或西红花,味甘、微寒、性凉,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花柱头,与红花所属菊科不同。其功效与红花相似,但力量较强,又兼有凉血解毒之功。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香蒲的花粉,味甘性平。生用活血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之症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应用。炒用则能补肝肾。
凌霄花、山茶花、千日红三者均能凉血祛瘀,适用于血热妄行者。凌霄花味微苦、酸,性寒,为肝经血分药,可行血祛瘀,凉血祛风,调经止痛,祛风湿,治疮疡。《本草求真》云:“女科血热必用之药”。山茶花味辛、苦,性寒,功能收敛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烧烫伤,创伤出血。千日红味甘,性平,祛痰,平喘,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常用量5~10克。
2.2 活血调经玫瑰花、月季花均可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玫瑰花味甘而微温,气味芬芳,长于理气解郁。而月季花则性温,偏走血分,活血作用稍强。二药合用,气血同调,调经活血,月经病变多用之。
凤仙花甘、苦,微温,有小毒。可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凤仙花含有促癌物质,虽不直接挥发,但会渗入土壤。凤仙花种子亦名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用于治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闭经。茎亦名透骨草,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
2.3 活血止血可治疗痢带赤白。
如槐米别名槐花,性微寒,味苦,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槐花含芸香苷,能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还含有鞣质,多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便血。
鸡冠花甘,凉,可收敛止血、止带、止痢,多用于下焦湿热的赤白带下,乃一味妇科良药。
木槿花别名灯盏花,甘、苦,微寒,入脾、肺、肝经,可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善治肠风下血并赤白痢。
扁豆花味甘,性平,可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亦治跌打伤肿。《本草便读》载:“扁豆花赤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症也。”
3.清热解毒
菊花还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因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杭菊、贡菊等。因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亳菊属白菊花,主产于安徽亳县,较平和。杭菊亦是白菊花的一种,平肝清肝热明目好。而野菊花则清热解毒之力最强,降压效果好。
金银花味甘,性寒,自古以来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疏风清热而不伤胃;归肺经,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走血分,解毒凉血而止痢。金银花含绿原酸,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镇咳作用较忍冬藤差。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经。具清热解毒功效,长于清肝明目;辛可散结,又能化痰软坚。适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重庆堂随笔》:“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
芙蓉花辛、微苦,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妇科崩带诸病。外科治疗疖肿,研粉外敷治疗疮疖,有抗化脓性球菌作用。
4.降气止咳平喘多偏温。
款冬花偏辛温,润而不燥,具止咳平喘之功效,肺虚久咳不止者最为适用,新咳一般不用。
旋覆花归肺、胃、大肠经,可降气平喘,镇吐和胃。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辛,温,有毒,可平喘止咳,止痛,解痉,止搐。
辛夷入肺经,具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之性。上行头面,善通鼻窍,温肺气,为治鼻渊头痛要药。常与白芷、细辛、防风、苍耳子等配伍应用。
5.养心安神
百合花味甘、微苦,微寒,入肺经,清热润肺,宁心安神。全国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常用夏枯草与百合配伍治疗不寐。
合欢花味甘,性平,归心、脾经,功能解郁安神。《神农本草经》载:“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合欢花须用到大量,才有镇静安神作用,所以一般不用。临床多用于解郁。
6.清肝明目
夏枯草取头状花絮,能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密蒙花味甘,性微寒,归肝经,可祛风清热,明目退翳,长于养血润肝,用于肝阴不足,目糊目涩,配决明子等。《本草用法研究》载:“凡肝虚而有风热之病,皆可用之。”
7.利尿
玉米须甘,平,可利尿消肿,泄热,清肝利胆。
芫花苦,微温,有小毒,泻水逐饮之力强,并祛痰止咳,解毒杀虫,还可塞鼻治乳痈。其毒性并不很大,比大戟、甘遂缓和。入煎剂,一般用量每日1.5~3g,中病辄止。目前逐水药中保留的仅有商陆,腹泻力量不强。可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用于心衰。
8.固涩止遗
莲须为睡莲科属植物莲的干燥雄蕊。甘温而涩,入肾、肝经,功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治梦遗滑泄,吐、衄、崩、带,泻痢。《本草逢源》云:“莲须,清心通肾,以其味涩,故为秘涩精气之要药,……”。
9.止痛麻醉大部分走脾胃经,少部分走肝经,入血分
洋金花别名曼陀罗。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以东莨菪碱含量较高,含有少量阿托品样,有麻醉、镇痛作用。古代蒙汗药即是用曼陀罗花制成的,现用曼陀罗制成的洋金花制剂,多用于手术麻醉。
羊踯躅又名闹羊花,辛温有毒,归肝经,祛风除湿、定痛、杀虫。可治风湿顽痹,跌扑肿痛,皮肤顽癣等症。有镇痛作用,可用作手术麻醉。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花类药质轻,多轻扬升散,大都有升浮性能,但具有沉降特性的花药也有不少,如:降逆止呕的旋覆花、活血祛瘀的红花,润肺下气的款冬花、泻肺逐饮的芫花、清肝明目的密蒙花、解郁安神的合欢花等。所谓“诸花皆升,旋覆独降”的说法似是绝对了,至少单纯用物理学的“轻、重”感性知识,去解释药性,在今天看来是有明显局限性的。但仍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在继承中医传统的药性理论时应当加以辨别和取舍。
综上所述,花类药的功效涵盖了解表、清热、祛暑、祛寒、祛风湿、泻下、利水渗湿、平肝熄风、止咳化痰、理血、理气、消食、安神、补益、收涩、驱虫等诸大类,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如内科、皮肤科、妇科、外科等。临床应充分发挥花类药的药效和清轻升散的药性特点,结合辨证选方,从而取得较好疗效。
来源:本文选自《唐蜀华衷中参西临证求是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唐蜀华, 方祝元, 陈晓虎。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