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李记酸料:城隍酸料如何“墙外飘香”
在玉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料摊。酸料让玉林人欲罢不能,但外面人却少有问津——
城隍酸料如何“墙外飘香”?
□本报记者 陈明兰通讯员 庞 丽
玉林女孩喜欢吃酸料,过去玉林街有很多酸料摊,在这些摊前经常有很多女孩光顾,她们站着吃,酸或辣弄得口水鼻涕一大把,那个吃相全然不顾什么淑女了。现在,城隍酸料用祖传配方制作,酸料精工细作,原汁原味,闻上一闻,醇厚的酸味让你未尝先流口水,却没有刺鼻的浓烈气味;轻轻地咬上一口,酸辣适度,甜中微咸,食后满口余香,那种感觉更是回味无穷。
城隍酸料从选料、配方、酿造周期都与众不同,产品全部采用特种大缸浸制,对原料选择要求新鲜不过夜;配方使用大量的白糖和米醋,其配方独特,一些配料(如米醋)需半年以上时间才能酿造而成,所以酸料无法大量生产。
城隍酸料发展之现状
“城隍酸料自清朝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我岳父之前就有了,他今年已经80多岁了。”发记酸料老板钟模林这样说。
钟模林说,以前城隍酸料大多是小作坊制作,难登大雅之堂。现在市场竞争强烈,在产品包装上就得下大功夫,城隍酸料虽以其“土”、“特”吸引消费者,但包装的外表、品质的标准不能“土”。现在一些大型酸料加工企业对酸料产品包装进行了技改,且规模日益扩大。记者了解到,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发记就开始有规模地生产酸料。以前小作坊式的生产,一年下来也就几万斤,扩大规模后,发记酸料生产能力超过100万斤。目前发记酸料加工厂拥有40个池,年产量超过100万斤,大大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的种植及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
另据悉,城隍镇目前有大型酸料加工企业10家,小型的有20多家,镇内外设有酸料专卖店50多家。全镇年产酸料约3000吨,总产值1200多万元,实现税利180万元。城隍酸料企业推行“工厂+农户”的模式,每年带动全镇1000多户农户种植酸料原料4000多亩。
城隍酸料遇尴尬
尴尬一:“满天星星,不见月亮”。在城隍,酸料加工企业有10多家,酸料品种更是呈多样化,但由此也造成品牌酸料分散杂乱。一些缺少优势的酸料加工企业整体策划、包装跟不上,使得城隍酸料这块“蛋糕”无法做大。
尴尬二:“墙内开花,墙外不香”。城隍酸料在本地做了很多宣传,但销售渠道不足。虽然近年我市出现许多城隍酸料专卖店,经包装整合后,亦颇受市场欢迎。但大多只在本地销售,一旦走出两广去却难觅其踪,在国内外知名度不够响亮,酸料的品牌效应形成还有待时日。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城隍酸料的市场营销,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建立销售网络和物流配送。
尴尬三:加工力度不够。虽然城隍酸料资源丰富,但由于加工力度不够,再加上缺少新技术支持,因此,许多厂家做出的酸料多是直接以“原生态”示人,而对启动酸料的精深加工没有做足文章。
尴尬四:商标意识淡薄。由于商标意识淡薄,多数酸料加工企业没有形成响当当的品牌。一些产品虽然品质一流,但大多是各自为战,影响了酸料在市场上的销售。
城隍酸料如何走出去?
“城隍酸料其实已远销到上海,但由于没有QS认证,很难进入超市销售,在香港、澳门等地也很难打开市场。”说起此事,钟模林甚觉可惜。城隍酸料加工企业中,规模最大是发记、宏朝。目前这两家企业正在积极申请QS认证,扩大销售渠道,并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目前已研制出干瓜皮、干竹笋等,产品由单一向多样化经营。
但由于长期以来致力于开发酸料的人不多,加上传统的制作方法,城隍酸料发展面临不少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城隍酸料欲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如何改变城隍酸料“墙内开花”居多,“墙外飘香”较少的状况呢?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政府要加强引导,让土特产品占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根据当地的资源和生态条件,调整农业结构,筛选有特色、有市场、有深度开发潜力和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规模推进,加强酸料原料的生产供应。其次,要着力对酸料进行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同时,要让酸料有品有名,积极为城隍酸料申请注册商标,确立城隍酸料的名牌战略。
此外,还应加强包装、推销力度。“酒香还需勤吆喝”,让更多的人认识城隍酸料。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