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酸野做法与配料:仫佬山乡的名片

八卦快讯 2023-11-07 13:02:27

仫佬山乡的名片

凡到过仫佬山乡的人们,都知道仫佬山乡有三张名片。这三张名片浓缩了中国南方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亮丽身影,展示了仫佬族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更记录了仫佬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足迹。

千年仫佬,三尖罗城。“三尖”是仫佬山乡的第一张名片。它凸显了罗城的生态人文魅力。

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有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这就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国60%以上的仫佬人聚居于此,是全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它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北部,河池市东部。宋开宝五年(972年)置罗城县。传说因四周群峰环绕,罗列如城而得名;又传因县城建于先之罗义村,遂定名罗城。罗城,享有“三尖”(山头尖、筷子尖、笔头尖)的美誉。

“山头尖”就是仫佬山乡喀斯特地貌高度发育,奇特的山峰或喀斯特洼地随处可见。仫佬族人民有爱护山林植被的优良传统,各村屯都有严格的护山护林村规民约,所以罗城的山特别秀丽,水也很清澈。罗城县最典型的景区是小长安镇和怀群镇,奇峰林立,百峰争奇,奇山秀水相互辉映。从罗城县城东行15公里,就可抵达小长安镇崖宜风光所在地。在10多公里长的武阳江上,两岸翠竹青青,奇峰异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烟袅袅;江水清澈见底,水中嬉戏的鱼儿清晰可见;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变化无穷。两岸的景致然是一幅上好的山水画卷。武阳江两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龙角山、神龟下水、犀牛山、马口山等众多景点,可供游人观赏,其中的龙角山像一条巨大的蛟龙从水底探出头来,一对龙角直立山上,龙身就潜在曲曲弯弯的武阳江里。怀群镇素有“小桂林”之美称,从县城西行50公里,便到怀群镇剑江风景区。剑江河两岸,青山翠竹,如剑如屏,倒映在明镜般的碧水里,玲珑剔透,一尘不染,好似仙山琼阁,脱俗超凡。当你优哉游哉撑着一叶扁舟,在九曲回肠的剑江放舟时,你会被水中自由自在的鱼群所吸引,会被岸边的如诗如画的景致所陶醉。有游客在《渔歌放棹》中曾绘声绘色地描绘过剑江的景色:“绿水清溪涤俗尘,山林倒影更迷人;渔歌继续添游兴,放棹中流捕锦鳞。” 在那清澈的河水里,小鱼儿自由自地遨游着,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清晨,云气氤氲,河面上弥漫着漉漉的雾气,给剑江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一会儿,旭日喷雾,雾气升腾,河面上五彩缤纷,一片璀璨。放鸭的村姑撑着竹排,唱着自编的歌谣,云片般的鸭群在河面浮动,互相追逐,互相嬉戏,令人想起“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剑江的傍晚,同样是迷人:夕阳西下,桔色的晚霞染红了河岸的丛林,河面上泛起一层扑朔迷离的霞光,暮归的人们涌向古渡,顽皮的牧童则敲着竹梆从浅水处缓缓地骑牛过河……情景交融“暮归图”,韵味无穷,令人流连忘返。

“筷子尖”便与仫佬山乡的酸品有关。仫佬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生活习惯,保持着许多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在民族饮食文化中,喜食酸辣成了仫佬人的一大特色。走进仫佬族山乡,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都有酸坛,腌有酸茭头、酸豆角、酸芋蒙、酸刀豆、酸蒜头、酸辣椒等食物作为佐食之用。辣椒钵是仫佬族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即使是节日或宴客,餐桌上肉菜纷呈,辣椒钵任然不可少。把青椒或腌过的酸辣椒、酸茭头等放入钵内,加盐摏碎,再加腌过的酸豆角、酸芋蒙等腌菜拌匀,送粥送饭送酒均可。吃肉食多了还可以解腻。那些酸品,风味独特,色香俱全。你看:酸茭头金黄透亮;酸辣椒红黄相杂;酸萝卜雪白如玉;酸刀豆青中带黄。特别是那酸茭头,酸甜香脆,味美爽口。吃白切肉时把它切碎加入盐碟里,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酸坛里的酸品可当菜送粥送饭送酒,酸品又开胃助食,可谓一举两得。酸坛中的酸水亦有利用价值,可作为白斩鸭和白斩狗的盐水的主要配料。白斩鸭和白斩狗是仫佬人风味独特的食品。白斩鸭的做法是:将整只鸭子(去毛和内脏,洗净)放入锅里,适量放入一些食盐,然后用清水煮熟。之后,切成小块,蘸上鸭酱吃,真是美味无比。那鸭酱的制作便需要酸坛中的酸水。将杀鸭时留下的鸭血,加上酸水,加入姜丝、蒜米、辣椒及适量食盐即可制作酸辣可口的鸭酱。白斩狗的做法是:把退毛干净稻草烤黄除去内脏的狗剔骨后,切成巴掌大的肉块,放入沸水中煮熟,再切成一块块薄片,蘸上配好的盐水,便可吃了,味道鲜美,诱人食欲。白斩狗的盐水十分讲究,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其配料是:酸坛中的酸水、豆腐乳、香椿芽、狗香草、捣碎看的花生米、指天酸辣椒、食盐及当地自产的茶油等。一块鲜嫩的白斩狗肉蘸上讲究的盐水,吃下肚,令人浑身舒畅,说有多爽神就有多爽神。难怪在仫佬山乡流传有“狗肉滚三滚,神仙坐不稳”和“不吃狗肉,不知天下美味”等民谚。这足以见证白斩狗肉的魅力之大。随社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意识的渗透,原来只作为家用及宴客的酸品、白斩鸭、白斩狗终于走出百姓家,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当地饭店的特色菜谱,成为仫佬人致富奔小康的生财之道。

“笔头尖”就是罗城人杰地灵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仫佬山乡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早在明清时代,仫佬族的书院和私塾便很发达。明洪武二年,这里大办塾馆,私塾逐渐遍及圩镇及较大的乡村。据记载,明清两代仫佬族地区科举及第和选贡入仕者达249人。近代史上,仫佬族还出过许多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就有加入“左联”的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周钢鸣和著名作家、香港《文汇报》原副总编曾敏之,近年又有摘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家鬼子、获“中国曹禺文学奖”和“文华剧作奖”等多项全国大奖的作家常剑钧等。仫佬族作家已有七八十人,作家在本民族人口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民族。仫佬山乡的教育事业也是享誉八桂大地的,坐落在县城东面清丽秀美的金鸡山南麓的罗城高中,是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是文化罗城的示范窗口和培养人才的摇篮。从2000年起连续7年均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在仫佬山乡,乡乡有“秀才村”,村村有“秀才屯”,大学生越来越多。全国56个民族10万人中拥有大学生的比例,仫佬族排在第三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民间习俗,往往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走进桂西北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你会发现仫佬山乡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构成了当地一道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景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仫佬山乡的第二张名片,它凸显了罗城的民族文化魅力。

依饭节是仫佬族较有特点的且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个节日。依饭,仫佬语叫“依凡”或“稀凡”。依饭,就是集体举行酬谢、祈求神灵的祭祀法事活动,因为是集体祭祀,人多,就像过节一样,这种法事活动多以村屯或宗族(冬)为单位集体祭祀。做依饭目的是感恩还愿,庆丰收,驱灾除难,保寿积福,祈求人丁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依饭节一般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日期由各村或各冬自行规定,并且以宗祠碑记载的方式固定下来,大都过了立冬以后进行。依饭节的中心内容是举办“依饭道场”,欢庆地点选在公共祠堂,没有祠堂的在族首家举行。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依饭祭祀仪式由梅山教师公主持。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祭祀时,除燃香烛摆酒菜外,还供放以红薯、芋头“猪”、“牛”若干和谷穗、五色糯米饭等。整个仪式由两位师公任司仪。其中艺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称为“唱师”。依饭节仪式,共六部分:一请圣。供放茶叶、柑橘、甘蔗、芝麻、黄豆等十二素“清筵”。二点牲。即牲祭神灵。三劝圣。请神灵享受供品。四唱神。颂唱每位神灵身世、业迹。五合兵。师公咬破红公鸡鸡冠,将血滴于红薯、芋头牛身、谷穗及酒碗。六送圣(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有特殊送别仪式,并具有与民同乐色彩。至此,祭祀仪式全部结束,族人一起宴欢、唱歌、演对、耍龙舞狮,共庆丰收平安,同贺国运昌盛。依饭节期间,家家户户包粽子,蒸糯米饭,杀鸡宰鸭,还备有其它民族传统美味佳肴,令人大饱口福。邻里亲朋往往借此机会,走亲访友,既可观赏依饭道场活动,又可品尝民族风味食品。当天,村寨各户,宾客盈门,几十里路以外的亲朋好友、民族兄弟纷纷前来祝贺,参加节日活动,热闹非凡。2006年,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仫佬山乡还有不少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在仫佬山乡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中,“饮席孝敬”的习俗尤为重要,它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深刻内涵。在仫佬山乡,逢年过节,宴席上席(面向大门),必坐一家之长和宴客中之年长者,左、右侧席则按先客后主、先右后左、先老后少的顺序依次排列,最晚辈坐下席(背对大门),以便做好献菜、斟酒、上饭菜等服务工作。宴席上,鸡头、鸡屁股晚辈必夹孝长辈;鸡肝、鸡棒腿长辈必留给小孩吃。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场面,令外地客人赞叹不已。

仫佬人对子孙后代的言传身教极为重视,在小孩刚出世时就开始独具一格的教育。“喂黄莲”的习俗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谓“喂黄莲”,就是小孩出世的时候,小孩的爷爷或者奶奶,将调剂好的黄莲水喂到小孩的嘴里,旨在表示小孩长大后吃得苦,不怕苦,有志气,敢于迎难而上,取得最后的成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测未来”和“挑新水”的习俗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仫佬人祈盼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心愿。所谓“测未来”,就是在孩子出生满周岁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物件让小孩拿,从中预测小孩的未来。这天,小孩的家人置办宴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吃孩子的“满岁酒”,庆贺小孩满岁,预祝小孩快长快大。在亲朋好友入席之前,小孩父母便给小孩测未来。仪式的过程是:先将一把剪刀和一支钢笔,放到事先已备好的竹筒里,然后拿到小孩的面前让小孩自己抓。如小孩先抓剪刀,则表示小孩长大后,靠手艺(即技术)吃饭;如先抓钢笔,则表示小孩长大后读得书,靠知识吃饭;如小孩把剪刀和钢笔一起抓,则表示小孩长大后,既能文又能武,门门匠,样样得。所谓“挑新水”,即年初一,一大早,大人们便带着自家的小孩到村头的河边挑水,因是新年挑的水,所以称之为“新水”。“新水”有“醒水”之意,意在喝了新水之后,小辈们能有清醒的头脑,读得书,将来能干上大事,光宗耀祖。因此,每到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忘不了挑新水,而且都争着第一个挑,这样更会大吉大利。挑新水之前,大人们总要嘱咐自家的小孩在河边点上一炷香,烧上一把纸钱,以求水神保佑,使自己的头脑灵活,文思泉涌,读书得第一。之后,掏上一把河水,喝下肚里,以示“醒水”。再之后,才由大人们用水桶打水,挑回家去煮汤圆,以示新年有薪水,来年发财如意。

仫佬人在饮食方面也形成了自己多彩的饮食文化,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色糯米饭是仫佬人喜爱的食品。五色糯米饭的做法是:先给糯米染色。染色时,全都采用可以吃的植物煮水来染。用鸡血藤的汁染红色,红兰草的汁染紫色,枫树叶的汁染黑色,黄蔓花的汁染黄色,保留一部分未染的糯米为白色,构成了五色。染料取自植物的天然汁液,除具有特殊香味外,还具有防病祛邪的功效。糯米染色之后连同保留未染的糯米一起放入蒸笼里蒸熟,便成为色彩鲜艳、香味扑鼻的五色糯米饭,可作为节日食品或敬神供品。此外,五色糯米饭还寓意“生活五彩缤纷”之意。

重阳酒是仫佬人最喜欢喝的一种传统饮料,有“土茅台”的美称。重阳酒醉香扑鼻,越喝越想喝,口感绵甜,哪时喝醉了也不知道,醉醒后没有后遗症,头不晕。其制法是: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天,选出上好的糯米洗净以后放入蒸锅里煮熟,之后,倒出来冷却,配好甜酒品,装入酒坛中封存至春节才开坛饮用。陈酿愈久,味道愈醇香。重阳酒是待客的佳品,只有贵客来才开始饮用。平时自饮多为普通的米酒。这也体现了仫佬人热情好客,以客为尊的淳朴民风。

“毛葡萄种植不但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改善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全县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走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大石山区,看着昔日光秃秃的石山,如今披上了满眼苍翠的绿装,随行的县水果局负责人高兴地对笔者说。特色种植是仫佬山乡的第三张名片,它凸显了罗城产业发展的魅力。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九万大山南麓,是广西喀斯特地貌最集中连片的县份之一。由于耕地少,一些乡镇村民长年在石山窝种玉米等农作物,加剧了水土流失,使石漠化程度更加严重。全县岩溶土地面积14万多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3%,石漠化面积637.4平方公里。而毛葡萄根系发达,叶面积密度大,能有效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的石山土壤流失问题。为此,该县把毛葡萄种植作为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解决石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仫佬山乡自古民间就有用毛葡萄土法酿造红葡萄酒的习惯,清康熙皇帝谥封的“天下第一廉吏”罗城知县于成龙在离任时,当地民众用珍藏多年的土酿红葡萄酒相赠,以表深深的爱戴和惜别之情。1928年5月,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秦仁昌在罗城采集野生葡萄标本,并在英、美、德等国刊物发表论文,引起了世界植物学术界的关注。198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振宁等教授深入罗城考察,证明了野生毛葡萄是广西九万大山的特有新种植物,定名为罗城毛葡萄。2000年,经法国技术权威机构鉴定,罗城野生毛葡萄酒含有两种独特的物质是其他葡萄酒所没有的。罗城多山,且山区的土壤、光照、降雨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野生毛葡萄的生长,尤其是工业化程度低,使野生毛葡萄得以在无公害的环境下生息繁衍,实为得天独厚的宝地。以野生毛葡萄酿制的罗城萄萄酒,色呈琥珀,外观深红透亮,色泽典雅;细品则甜中微酸、醇厚爽口、舌齿生津、余香隐隐,酒味层次丰富细腻,堪称色、香、味俱全。据称,野生毛葡萄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硒、锶、锌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防癌抗衰老物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此外,还具有绿化石山、治理石漠化、保持水土等优势。

为让石漠化治理工作形成长效机制,让石山地区农民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又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罗城与广西农业科学院结成对口帮扶对子,从技术上支持罗城,农科院的专家先后培育出毛葡萄优良品种“野酿1号”和“野酿2号”,解决了品种单一的问题,使毛葡萄的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县水果部门对种植新品毛葡萄的农户,进行种苗、肥料和农药等补贴,受到农户们欢迎。该县四把镇里乐村土敢屯农民韦凤昂承包了250多亩石头山地全部种下野生毛葡萄,几年后让他收益颇丰,一亩毛葡萄产量达750公斤,外地老板以5元一公斤抢购,根本不愁销路。自1998年以来,罗城在国内率先开展野生毛葡萄产业化开发,目前,全县5000多户农户种植了近8万亩的毛葡萄,石漠化山区也因此披上了绿装。据该县水果局负责人介绍,依靠这些石头缝里长出的“脱贫果”,2200多户贫困户8800人走上了脱贫路。野生毛葡萄已成为仫佬人奔向小康的“致富桥”。

近年来,该县还因地制宜,以毛葡萄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以示范为样板,以培训为指导方式,大力实施“优果工程”,促进水果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强化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专家开办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种植单位和果农3000多人次,发放资料3500多份,并派出水果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为果农开展现场果树管护技术指导。该县天河镇向阳屯,地处大石山区,全屯共有50户人家200多人,仫佬族人口占85%以上。全屯仅有旱地100多亩,没有一分水田。过去,村民利用旱地种植玉米维持生活,大部分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开始做“山”的文章,用勤劳的双手,在村周边的石头山上种植三华李、温州柑、白凤桃、糖枣、枇杷、核桃等果树。经过多年努力,全屯水果面积达1100多亩,人均水果面积5亩。目前每年产水果200多吨,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每年仅卖水果,群众收入就达40多万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仫佬山乡的三张名片,只是仫佬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仫佬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辛劳的汗水谱写着奋力追逐“中国梦”的动人华章。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全国56个少数民族兄弟的幸福梦。仫佬族人民正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为“中国梦”的壮丽画卷增添了一抹不可或缺的亮丽色彩。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嘢之家特别推荐:广西酸嘢连锁品牌:酸益点酸嘢

广西酸嘢连锁品牌:酸益点酸嘢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特别推荐:广西<a href=https://www.suany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酸嘢</a>连锁品牌:<a href=https://www.suany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酸益点</a><a href=https://www.suany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酸嘢</a>

上一篇:广西酸野做法与配料:仫佬山乡的名片
下一篇:融安县做水果酸野小吃卖酸野挣钱吗?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