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腌制酸菜方法:华容芥菜:把时间窖出酸的滋味丨星·鲜货
芥菜( )原产于中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现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蔬菜作物、油料作物和调料作物。我国芥菜分为根、茎、叶、薹四大类 16 个变种。华容芥菜,主要为叶芥,经过深加工后方可食用。
芥菜类蔬菜作为重要的鲜食蔬菜和精深加工蔬菜种类之一,除高寒山区(西藏)外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其中以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的15个省(市、区)分布种植最为集中。据2019年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调研统计,目前我国芥菜类蔬菜栽培面积约100万h㎡,产量约4500万吨,产值约2000亿元,在蔬菜产业及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华容芥菜的历史传
在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中,许多历史名人经多次“穿凿附会”,都和芥菜扯上关系。譬如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隐居的地方有芥菜,被传做是寒食节常用菜品。这些故事中,比较可信的是败走华容道的曹操,和华容芥菜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民间记载中说:“操性刚烈、喜食芥球”。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统军南征,击孙刘联军于赤壁。北兵饮食、水土多有不和,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建议,命粮官携芥、麦(种)南种,备以屯田戍边。赤壁之战后,曹操兵败华容道,大部伤病士兵粮草辎重皆滞道南。
这批滞留华容解甲务农的曹兵,将北方的芥菜在华容一带种植推广。后来华容芥菜演变成很多品种,形态各异,有以大叶芥、雪里红为典型的叶用芥菜,以榨菜为典型的茎用芥菜,以大头菜为典型的根用芥菜。
《本草纲目》载 :“大抵南土多芥。相传岭南无芜菁、有人携种至彼种之,皆变作芥,地气使然耳”。华容叶用芥菜居多,又名华容大芥菜,亦名皱叶芥,叶有大皱纹,色尤深绿,叶更脆美。
后来,爱“巡幸江南”的乾隆帝,似乎也和华容芥菜有一面之缘。
据《龙行天空·》传:帝与曰清(随臣)自武陵赴鄂(州),一路寻山问水,至岭,赏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时过晌午,帝饥。偶见农妇提罐过,帝询之,为岭下徐庄梅嫂,夫岭前劳作,罐盛午食。帝试察民食,示妇揭盖视之,阵香扑、愈饥。妇请帝尝,品之“味美”,帝问何食,妇曰:“水萦梅梗菜,农家小菜也”。请帝午食,帝与日清食之,胜内庭珍肴。帝归,延、太后小疾、厌食,帝草谕湘布政使,召徐庄梅嫂之水萦梅梗菜视疾,后悦,遂为御膳之供品也。
地理环境塑造芥菜种殖的先天条件
湖南多山多水,是古楚地环境最恶劣地区,几乎是“隔山不同音,十里两重天”,但也正是这样多变的地理形势,造就了湖南多种农业生态发展。华容芥菜,就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逐渐成为华容县最大的农产品产业。
华容县地属北亚热带,为湿润气候型,属长江中游气候大区,光照充足,雨量适度,温暖湿润,境内土壤类型有四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2-4%,最适合芥菜种植。
市面常见“大头菜”主要为小叶芥和芥菜球茎,前者口感脆嫩,可以洗净后与香菇、猪肉合炒成菜,后者即为深加工后的榨菜,水分不如萝卜足,但是常切碎后和猪肉糜搅拌制作成饺子,用来去腥并中和猪肉的腻味,口感爽脆。
华容芥菜为四大类中的叶芥,市售华芥多为小叶芥,少部分为大叶芥。新鲜芥叶肉质紧密瓷实,整体水分偏少,植物纤维多,吃起来有强烈的芥辣味并稍带苦味,所以常加工为酸菜在厨房中使用,同时,深加工后的华容作为我们吃的“老坛酸菜”方便面中的“酸菜包”产地之一,提供了市面上60%以上的预包装食品中的酸菜包。
传统芥菜加工技术
1994年,华容县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将芥菜加工成梅梗菜(即酸菜)的技术。
水泥池腌制法:这种方法规模较大,水泥池的规格为:长3m,宽2.5m,深2m。先将池内洗净,然后开始腌菜,一层菜一层盐,逐层踏实,上下均匀,一般每100kg鲜菜加盐 4~5kg,粗腌制~10 天,再翻动一次腌制第2次。翻池的目的包括散热、排除有害气体及使盐分布均匀,也防止局部腐烂。第2次按每100kg鲜菜(指腌制前鲜重)加盐3~4kg,同样一层菜一层盐,上下均匀踏实,最上面用3cm厚的盐密封,盐下层33cm厚的菜可放防腐剂苯甲酸钠,其用量为1kg成品菜加0.6g。盐上层用薄膜封盖,薄膜上可堆3cm厚的老叶,过10天即可开池取用,也可久贮。
传统土法腌制:选择地势稍高的地方,挖下1~1.5m深坑,然后在坑内铺垫薄膜,再将备好的鲜菜,按每100kg鲜菜加6~7kg盐,依上述同方法一层菜一层盐,七下均匀踏实,大约厚lm左右,再用薄膜将上面封盖好,然后用土填平腌制坑。一般腌制半月后即可开坑取菜,用这种方法制作,保存期约一年,此期间坑内腌菜不会变质。
家庭用缸腌制法:腌制方法基本同上述两种,只是家庭小规模腌制,其效果没有以上两种方法好。按照以上加工方法。一般每100kg鲜菜可腌制成65kg梅梗盐菜。
2000年前后,华容县的芥菜加工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大规模需求,华容芥菜急需将分散的、小规模的芥菜加工集中起来,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芥菜深加工技术的变迁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取消粮食统购,改革粮棉统销价格,华容县其他村镇农民看到种植蔬菜的效益走高,开始尝试种植芥菜。
起带头作用的是一位名叫赵培林的企业家。据《华容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记载,赵培林是华容县插旗镇人,1990 年他将自家仅有的 7 亩责任田全部种植芥菜,收割时,他尝试在菜地挖了两个地窖,用薄膜垫底,一层菜一层盐腌制后覆膜盖土。第二年春启窖时,芥菜仍然色鲜味美,市场十分抢手。
赵氏窖腌芥菜大大提高了芥菜腌制的“吞吐”量,引发了农民扩种芥菜的热情,带动华容芥菜面积逐年翻番增长。随之而来的局面就是当地农制芥菜、商品芥菜种植面积在华容得以迅速扩大——从 1992 年 5 万亩左右扩大到 2010 年的 11 万亩,再到 2017 年 22 万亩,华容县大大小小的芥菜腌制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但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地窖腌制芥菜引发了一些新的亟待破解的问题。一方面,腌制芥菜的高盐残液横流,致使土壤盐碱化严重。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田头腌制的芥菜产品质量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破解产业发展瓶颈,2004 年,华容县委、县政府整合当地 19 家作坊式芥菜加工企业,建设标准化芥菜腌制池,全力推进芥菜工厂化腌制。
在插旗镇大大小小的芥菜腌制厂房里,一个个方正的腌制池里整齐地码放着几十条长方体条石。腌制池深5米、长6.5米、宽5米,条石下面压的是正在腌制的芥菜,每个腌制池可腌制 100—120 吨芥菜,像这样的采用室内集中腌制池腌制的方法是插旗菜业公司的首创。另外,2006年以来,华容县开始大规模种植华中农业大学开发的华芥3号、华芥6号,淘汰了一批种性退化、品质较差的芥种。
随着芥菜加工业的发展,芥菜几乎成为华容县的主要经济收益,据不完全统计,在 2015年的时候,华容县70%的耕田都被用于芥菜种植,芥菜成为华容县民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9年,这样一颗“平平无奇”的青菜,实现了75亿元的总产值,芥菜系列加工产品占据全国同类产品销售市场60%以上份额,成为了全县的支柱产业。
芥菜赋能湘菜产业壮大
湖南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高值基本相同,冬寒冷夏酷热,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在这个地区生活的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急需生津开胃菜品,所以酸,便成了首选。
所以在传统湘菜文化语境中,形成了以“酸辣”为核心的湘菜味型,在复合型酸味调配中,窖腌酸是最易得,如坛子辣椒、腌酸菜、泡姜、藠头等。何绍基著《酸咸赋》云“配盐而咸,微醯引酸”,说的是永州道县坛腌菜。
其他传统湘菜如酸辣鸡球,鸡肉挂浆炸熟,酸菜、冬笋、香菇、红椒、蒜米煸香加鸡汤调味,勾成薄芡,最后加入鸡肉球裹炒均匀,酸辣鲜香,最是好吃。还有常见市售小叶酸菜肉炒肉,经酱油、耗油腌制过的瘦肉片加过水酸菜末调味合炒,菜品简单,却最是开胃下饭。
往年由于酸菜多为家庭手工制作,许多酸辣菜品多以厨师自制酸菜为主,供应链端一直是湘菜短板。而随着最近农业研发技术的更新、华容芥菜产业规模的扩大,成品酸菜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供应体系。特别是近几年,不少湘菜馆都因酸菜产业的发展自身的竞争力变得更强,如聚鑫朋酸菜肥肠,荣获2020年度湘菜荣誉,津山口福更是湘菜酸菜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是正处在上升阶段的湘菜产业的最大供应商。
在市场实际表现中,酸菜也几乎成了大部分湘菜餐厅的标配配菜,诸如酸菜肉泥、酸菜粉皮肉末、酸菜炒鸡等,剁椒鱼头中也大多会用酸菜衬底,提升酸辣口感。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