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团聚后又只剩爷爷奶奶两人:月薪3万的中产,过年回家被自己穷笑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凤凰(ID:),作者 | 夏颂,编辑 | 闫如意,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大型家庭伦理惊悚片《春节》已经进入尾声,大家现在状态如何?
催婚、催生、问工资的“亲戚三件套”收集齐了吗?
年前发的工资,还有剩吗?
年前苦心钻研的情商题,最终用上了吗?
我拿着这三个问题浅浅问了下四散各地的同事们,一天内集齐了所有yes,和全国范围的苦水——
有人回家第一天就被亲戚阴阳,怒火中烧,怒从心起,最终只能朋友圈分组大怒一下。
〓正月初二,过年吵架话题词就爬上了热搜第一
有同事说,每天看到自己的丈夫都心烦气躁。虽然大年三十早已远去,但“年夜饭在谁家吃”仍然是他们小家最为敏感的话题。
还有同事至今还被困在酒局上,只匆匆回了我一句“晚上再说”就消失不见了。
如果有人真的因为过年而快乐,我想只有我们领导了,毕竟他什么也没做就收到了员工的“真心话”:
“想上班了,上班比过年轻松。”
精神正常的人不会说这种话,可见部分同事已经在说胡话了。
小小编辑部只是个情绪显示器,打开社交平台会发现,第一批回家过年的人已经落荒而逃了。
放假前我们特地做了一次关于中年人过“春劫”的征集。年初几天,投稿大幅度上升,后台的投稿激烈程度远超预期。
假期已近尾声,为了维持精神稳定,这几天受的委屈,高低得好好盘一盘。
01 回一次老家,身心被创飞
中国人过年回家,从来就不是“团圆”这么简单。
地大物博带来的一个烦恼就是,每个人的回家都是一场长途跋涉。
一个人想要回家,只要跨省大致都要经历:地铁-高铁/飞机-客运-公交的挫磨,轻松就耗尽一天。如果带着孩子出行,甚至需要提前两天做各方面心理建设。
而过年回家的时间成本,要以月计算。
中国人口一年一度大迁徙的“春运”,抢票两个字说出口,就已让千万人崩溃。2024年1月开始,春运开售前如何填写、准备才能提高抢票率就已经成为小某书博主的热门选题,抢票失败后如何候补成功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有人特意定多个夜间闹钟想要捡漏,有人花重金买全程只为能在中途下车;有人过年前4天仍没有候补成功,最终把目标转移到 30 小时的绿皮火车站票上。
回家的票还没买上,返程的票又已售罄,此时两张小小车票的压力丝毫不亚于两份百万合同。
网友@千代已经5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不是不想回,而是上次回家的记忆太惨痛:
“北京到赣州,当时只抢到凌晨3点发车的加班车,第二天凌晨2点到,下高铁还要弯弯绕绕坐汽车2-3小时。当时太太孕中正难受,实在太辛苦了,现在加上俩孩子,想想回家的路,都觉得太折腾。”
今年的一场大雪更是为回家的路程雪上加霜,有湖北的朋友留言,说原本以为开车更方便,没想到3个小时车程最终用了10个小时,人累心更累。
跋山涉水穿山越岭终于回了家,送什么礼物,包多少红包成了“春劫”第二道难题。
@虎妈 结婚后,见识到了人丁兴旺大家族的厉害:
“去婆家撒钱发红包,十几个长辈,每家500,他们还有40-50个孙子辈,一个娃200......这还不包括买礼物的钱…人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现实是,没钱你千万别回湖南过年!!能把你一年攒的钱都花掉!!”
去年春节,”我那不婚主义的小姨“视频爆火,@中二少女 作为家里小朋友口中“最懂我的小姨”,人还没回家,衣服、玩具已经送到,并被预约了给小朋友补语文的业务。到了初一初二,她还要变身孩子眼中的财神爷,红包一个接一个地发。
只有她的工资卡知道这个小姨当得有多苦涩。
“好消息是公司发了工资,坏消息是没发年终,从月薪三万的中产变成穷光蛋,只需要一个新年。”
颠簸破碎的身体+瘦瘪的钱包如果能换来一个团圆年外加8天小长假,其实也不错,但成人的世界哪有那么简单。
吵架,是不少家庭的永恒命题。
@赛雷 说他从来不期待春节,因为从小到大,他们家年夜饭的餐桌都是一个战场。
“中国人的饭桌永远不缺阴阳怪气和明枪暗箭,为什么吵不重要,不输才是这顿饭的核心。”
不知不觉,不少人已经到了要穿猴衣演社会人的年纪。”三叔走一个“、”新年发大财啊”、“不说了都在酒里”,过了三十四个年,这些话终于能够张嘴就来了。
@猪猪给至今不会说这些祝福语的朋友支了个小妙招:“你就用东北话说,感觉立马亲近,外省人还觉得很幽默。”
当然,无论你什么年纪,总少不了各种亲戚的三连:
“工资多少啊?”
“该结婚了,年纪再大就不好找了。”
“再生一个,儿女双全多好。”
一个亲戚这样说,嗯啊糊弄大法还可以起效,但一个连的亲戚团连番问,不用些技巧真的很难承受。
@哄哄 证明了发疯有用,不过要在场上找到一个参考对象。
“被几个亲戚转着圈问,我直接发疯说了句‘结了婚不合适还得离,成本太高了,你说是吧舅舅‘,成功把祸端引到了去年刚离婚的舅舅身上,一时全场鸦雀无声。
朋友们,发疯吧,发疯有用!我就吃了顿好饭!”
@张张表示成年人要学会当高级的猎人,主动把握这场春节社交的节奏。
”拒绝思想上的交锋,奉行娱乐至死外交。一进门先嘴甜攻势,然后拉着他们打牌。打完牌再下棋,从早上一睁眼玩到晚上睡觉。设置议程,让他们的精力被交流以外的事情牵着走。把握这场春节社交的节奏,把主动性抓在自己手里。”
大家如果学不会这些,就当个只会说“对,是,我也觉得”的鹦鹉吧。
真诚的装傻充愣永远是必杀技,我试过的。
02 回不去的老友局,进退两难的职场
回家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比如见老友。
年前第一次发征集的时候,不少朋友对征集标题里面的“中年人”三个字提出了异议:“这个题目不是给我填的啊,我要写‘年轻人问卷’”,直到回家参加了一场同学会——
曾经暗恋的女神,变成了脖子围纱巾,头顶泡面卷的普通阿姨。
曾经班上天才一般的第一名,如今在某小厂当组长,和我一眼社畜相认。
小小餐厅里,孩子的数量比当时我们班学生数量还高。
唏嘘之余低头看到了自己的肚腩,忍不住发出感叹:原来这就是中年。
而曾经恪守18岁以下未成年不能饮酒的一群人,如今早已到了可以不醉不休的年纪,喝酒成了让不少人头疼的难题。
山东人@小k 的酒局会从年三十安排到初三,四天吃饭连轴转,而每天进餐厅,摆在眼前的就是满红酒杯的白酒,满到溢出来。“每天喝到吐,肝实在遭不住。”
“过年几天基本没个清醒的时候,现在基础代谢下去了还容易发胖,过个年基本上俩月白练。”
但真正让人难过的是,酒过三巡宾客尽欢的时候,很多人发现,自己根本融入不了小县城生活圈,也适应不了他们的沟通方式。
有人年前就收到了人情债。@胡图人还在杭州,正在努力为一家三口抢回家车票,突然就收到了朋友老家正月初七补办婚礼的微信通知,对方对他没抢到票的消息表示了下遗憾,却没忘了提醒他:“记得红包到位~”
久未回家,见面会发现朋友们该结婚的结婚,该有娃的有娃,仍然单身的自己像个异类。
正如 @熬日子的卑微打工人 说的:“县城人际关系既复杂又简单。复杂是几乎人人互相认识,互相有关系,一点风吹草动的事情都可以人尽皆知。”
“他们谈论的家长里短,我都不认识,他们说的房车,我也不清楚行情,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只能借酒消愁。”
回不去的县城,城市生活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对很多人来说,过年的意思约等于加班。直到年三十,@可可的客户还在为正月十五的推文反复给她打电话。
“虽然叫元宵节,但元宵和汤圆是不一样的,要在图上表现出其中差异。”
关于是否期待春节,@聃尘 给出的答案是“很难”:
以前春节快乐是因为准备春节这件事与学生无关,一旦进入社会,春节就成了一套巨大的综合考试。
从年货购买到年夜饭筹备,最重要的是给单位领导同事的信息,要不要发、怎么发、什么时候发都是送命题。“因为工作原因,一定要问候的领导同事接近200人,麻了。”
打工人还在精心编撰发给大领导的新年祝福词时,有些领导也有着自己的苦闷。
作为2023年升职加薪的领导,@三三 今年春节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我到底要不要在公司群里发红包。”
往年还是小员工,可以混在各个群里到处领红包。今年升职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职务,发红包要顾虑是不是不够格,不发红包又担心是不是应该发。
“把握分寸感真的堪比凌迟。想弃考了,要不我还是辞职吧。”
在这里我建议各位领导不要有这种顾虑,红包大胆发;
此外,我还给大家找了几句打工人回复词,大家自提一下吧:
03 不是不期待过年,只是还想坐小孩桌
俗话说得好:中年人的春节,是劫难的劫。
身心俱疲,几乎可以总结每个中年人的春节假期。
但春节本不是如此的。
在我们收到的留言中,不少朋友写下了自己关于春节的美好记忆。@小怪兽开玩笑家的春节总是异常祥和,时间跨度也很长:小年前后和妈妈一起去给堂哥堂姐选礼物,二十六七到奶奶家,除夕一早奶奶熬米糨糊当胶水,大家一边玩一边贴春联。
“我们家没有什么鸡飞狗跳战斗画面,‘大过年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大家过年都不想找不痛快。”
当爷爷奶奶逐渐老去、离世,小孩子也变成了成年人、中年人,从小孩桌升到了五陪、二陪,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要学会当一个面面俱到的长辈——
你需要下厨了,你得陪着一起喝酒了,你得给亲戚带礼物了,身边侄儿长大了得给红包了……
学生时代,过年主打一个回家,如今一切都要体面。
”我妈总是希望我穿得很体面,她会皱着眉头看我的衣服看半天,然后揪起来想说什么又不说,每到这时候我就想起莫妮卡妈妈给莫妮卡捋头发的情景,压力真的很大。
我在北京过惯了自己的生活,我挑选自己的世界,大家都比较像,那时候我是主流。回到老家熟人世界,我势单力薄,只能无能狂怒。”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但春节的记忆却是由人来塑造的。
有人春节欢乐祥和,也有不少小镇青年对春节的记忆只有压抑。@张宇 童年的春节记忆,只是除夕放一夜鞭炮,然后就是做题、做题、做题。@张宇最终上了名校,工作生活都不错,但因为没按照父亲想要的路径发展,过年时依旧会被指指点点:
“婚恋这种隐私变成了一个问题,没考公务员也成了原罪。每年春节回家都被恶语所伤,经常被拿来跟四五个人对比,用人家的最长处比我的正常处。一点都不公平,也毫无道理可言!”
有朋友说,真正的春节自保指南就是主动跳进结婚生子的项圈里。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或许就是一场妥协的艺术。
看过后台留言会发现,结婚生子并不是生活的解药。
“结婚就好了”、“生孩子就好了”是不是该和“上了大学就好了”一起,归入哄骗东亚小孩的三件套,夫妻两个人的春劫痛苦,是指数级爆发。
@草莓蛋糕说:“刚吵完一场大架。双方父母都在同一个城市,每年都在他家过年,10多年了,我吃着不爱吃的饭菜看他们团圆。每年我初二回娘家他都要跟我大吵一架,要求初三再回,假期平均分配天数。
但根本不可能存在公平分配,除夕、初一、初二这几天的年味,是后面日子根本不能比的。”
为了斩断这些烦恼,不少人今年选择全家出门旅行,也有不少人选择让父母来自己住的地方过年,或者干脆一个人过年。
但很明显,春节永远是中国人的一道难关:
回老家过年是精神与经济上的双重出血,但不回去过年,又会感觉自己进入了道德洼地,不断懊悔、自责,总之,回也难熬,不回也难熬。
这种煎熬,或许是一种时代的必然,时间与距离为“亲人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对很多人来说春节是团聚,有些人的春节是痛苦。
如今人们终于有了多样的选择,有人决定摆脱了原生家庭的阴霾,有人为自己断亲,有人享受欢聚,体悟着那些微妙的改变。不少人期待春节,只是这份期待都不是关于自己的。
有人因为孩子,“孩子很期待回老家,想看看爸妈嘴里说的那个春节”;
有人是害怕未来的那场离别,“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我只是想到他们会离开就会哭”;
有人没能抢到回老家的票,也没有太焦虑:“现在我没有回家的概念了,因为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就是家。”
无论如何鸡飞狗跳,今年的春节已经到了尾声。
一年的分别再相聚,我们得以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家人和老朋友,看待自己与家乡的关系,重新评估自己“离开”的必然性。
不管是吵架还是焦虑都将成为过去,希望大家能放下压力。
最后几天假期,祝你真的开心。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