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育中年女性决定过年谁家也不回:并非不想回家,回乡过年性价比实在太低
0 2024-02-11
能在春节前,还让成年人“发疯”的,除了没到手的年终奖之外,就剩下“去谁家过年”这道难题了。
这个难题对未婚人士好解决,本就还不是“一家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都不耽误。但对已婚没孩子的夫妻和已婚已育的夫妻,“各回各家”这条路有点棘手。
先说已婚没娃的夫妻吧。各回自己爹妈家过年,当然没问题。但有两个隐患:
隐患一,自己的爹妈未必满意。
《永远一家人》剧照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糟心事,她和老公结婚两年,春节都是各回各家。自己的爸妈虽然很开心女儿能回家一起过年,但过年期间时不时会埋怨女婿几句,觉得他“心里没有老婆”“不够重视岳父岳母”“没有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幸福”。
女孩的父母曾劝过女儿,让小夫妻俩每年轮流回婆家和娘家过年。但俩人平时工作都很忙,假期很少,转场要等一年,谁都不想一年到头把为数不多的假期消费在旁人家。而且,就算是公婆和岳父岳母,哪有宅在自己的原生基地里自在呢?
于是,每次回娘家过年、但每次都要听父母埋怨,就成了她家过年的保留节目。
隐患二,亲戚们的闲言碎语。
《亲爱的,热爱的》剧照
各回各家过年虽然自己爽,但一些亲戚们的闲言碎语也是一道难关。“没一起回来,是不是俩人感情出问题了”“大过年的都不来,老人家以后能指望啥”“别是混的不行、不敢回来吧”“你不能惯着你老婆呀,过年可不是就得回婆家么”……
有些亲戚的关心是诚挚的,有些亲戚的揣测也是“恶毒”的。
我看过网上的一些调研,现在选择“各回各家”过年的夫妻越来越多。我想,他们是有看重儿女远重于自己面子的父母、以及知晓分寸的亲戚们吧。
如果是已婚已育人士,“各回各家”这个选项更“要命”——孩子去谁家过年?
假如孩子平时就是公婆帮忙照顾,结果在咱们国人最看重的节日里,你把孩子带回娘家了,老两口守着自己的儿子乐滋滋地过一个喜乐祥和的春节,这可能要非常明事理的公婆才能坦然接受。反之亦然。
《回家过年》剧照
假如孩子是自己带,两边四个老人都想在过年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宝贝孙子/孙女,夫妻可以“分两半”找自己爹妈去过年,孩子怎么分?就算能“分”,一个孩子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却和自己亲爹妈团聚不了,从道理和情感上都说不过去。
无论孩子去哪一家过年,没去到的那家,就是“落人口实”、是以后双方吵架拿出来念叨的“把柄”。所以,“各回各家过年”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选的。对于不少有孩子的夫妻来说,一个人时,过年是潇潇洒洒、三口人时,过年是“斤斤计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被网友们称为两全其美的办法:“过年婆家和娘家各待几天”。
这个选择首先把婆家和娘家不在同乡、相隔较远的家庭排除在外;其次把休不了七天完整春节假的人排除在外。就算二者都兼具,这个选择隐藏的“陷阱”是:虽然你可以婆家和娘家各待几天,但大年三十那天到底要在谁家过?
《老爸当家》剧照
要知道,春节是我们最看重的节日,而年三十又是春节里的重头戏。全家一起准备年夜饭、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好戏”都是大年三十这天上演的。“年三十在婆家、初二回娘家”约等于过年在婆家,是传统但根本不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其实,除了网上高分当选的“各回各家”和“每年轮流回”这两个选项外,我身边有两个“第三条路”也许可以用来参考。
选择一:接两边老人来自己的小家过年。
我表姐大学毕业后留在老家A城工作。表姐夫是外地人,找工作找到了A城,又遇到了表嫂,自然就扎根落户到了A城。
虽然表姐的父母平时帮他们照顾孩子,但两家人并没有过多掺乎到一起,老人接送孙女上学、等孩子吃完晚饭,表姐接女儿回自己小家。表姐夫的父母远在外地又尚未退休,对孙女爱莫能助,只能在寒暑假期间见见面。
《熟年》剧照
去婆家过年,表姐不愿意,亲爹妈一年到头帮自己,她不想留老人“独守空房”。总留在娘家过年对表姐夫又不公平,毕竟人家也有亲爹妈、原生家庭关系也是和谐。所以,表姐夫妻每次过年几乎都把四个老人接到自己的小家、七口人一起过年。
自己的父母来小家方便,半小时的车程;公婆一般大年二十七到,然后四个老人张罗着置办年货、做年夜饭、打扫房间。大年三十当晚,一桌酒菜、一台电视、一桌麻将;初一、初二一大家人上上香、逛逛街,初二表姐的父母先回自家,公婆通常待到初五之后打道回府。七口人、三个家庭、相聚几天,时长刚好、分寸刚好、一切刚好。
当然,“刚好”里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需要克服。
首先,是房子的问题。
《小舍得》剧照
表姐家住的并不是豪宅,只是普通90平米多的两房一厅,装着七口人、其实是费劲的。两间卧室给了四个长辈,客厅的沙发床母女俩睡,表姐夫在旁边支个行军床,这是他们多次实践下来的最优解。
这样的安排,家是拥挤的、也是温馨的。温馨的意义未必要住殿堂楼阁,重在相处时的心是不是能安放在一处。
其次,是观念问题。
公婆愿意到儿子家过年的、但儿子家刚好又是儿媳妇的老巢,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老人家能不能接受?四个老人虽说是亲家,但论亲近也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能不能合得来?七口人同一屋檐下共处一室,习惯不一样怎么办?有了冲突怎么解决?经济账怎么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表姐的妈妈以前是护士,有职业病洁癖,擦手的毛巾和洗脸的毛巾都要保持“社交距离”悬挂;而亲家公是采购处的科员,时常要去异地采办,对环境和卫生不拘小节习惯了。就这样一个小问题,表姐夫妻俩可是没少从中周旋。
过年,人多热闹,但人多矛盾也容易跳出来,这对攒局的小夫妻耐心和情商是相当高的考验了。一开始,表姐夫为了说服爹妈来小家过年没少劝说,表姐为了把亲爹妈张罗到小家和公婆一起过年也是又演戏、又卖乖,她知道自己爸妈嘴上说着“老两口留在自己家里过年挺好”,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欢乐颂》剧照
矛盾有过、磨合有过,但六个大人冲着团聚、冲着为了自己的孩子,这么多年下来最终也都相安无大事把年过完了。
耐心好、情商高、懂忍让,这是这个方案的硬核要求。
选择二:自己留小家过年,娘家、婆家我都不回。
做出如此“忤逆”之举的是我发小。
她和老公是从高中走进婚姻殿堂的青梅竹马。俩人大学去了不同城市就读,熬完四年异地恋、外加工作两年异地恋后,最终在远离老家千里之外的城市扎根定居。
一开始,他俩过年一起回老家、各回各家找自己爹妈团聚。但有了孩子后,带着小孩坐30多小时的火车、或者飞几小时再转大巴车很不方便。
《小欢喜》剧照
而且夫妻俩工作越来越忙,都休不完整七天假期,票价也越来越贵,三口人来回路费要上万。回老家待不过四五天,还要分别去对方家里走亲戚,工作量和开销都翻了一倍。盘算下来,发小和老公商量,索性过年娘家和婆家都不回了,就留在自己的小家里过几天安稳日子。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扛得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埋怨。
婆家和娘家都没想到,自己两家步行相距不过半小时路程,按理说孩子过年回来“一石二鸟”、不算折腾;老人家也不在意大年三十非要留在哪家过,今年你家、明年我家,都行。没想到方便有了,孩子反而不回来过年了。于是,埋怨、责怪、争吵没少过。“不孝”“忘本”“没良心”这样的帽子一顶接一顶地扣过来。
发小和她老公只能分别迎战自己的爹妈,把收入、银行卡存款数、日常开销、来回路费全都摆在爹妈面前,帮他们算算为了回家待这四五天,累得人仰马翻、耗尽家产到底值不值得。
两边的老人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偶尔帮孩子出一趟路费可以,如果来回都是一方出资赞助,自己不仅吃力、内心也未必平衡。再算一算孩子们平摊到四五天里开销,不回来过年也没有显得如此无礼了。
并非发小不想回家看望老人、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无奈假少、钱少、开销大,回乡过年性价比实在太低。夫妻俩所做的弥补就是尽量在孩子暑假期间,如果长辈愿意让两边的老人轮流过来团聚,或者暑假送孩子回老家,在两边住轮换着住些时日。
《二胎时代》剧照
过年,娘家、婆家都不回去,留在自己小家过年,虽然未必“合情”、但从结婚后子女本应从原生家庭独立出来这个角度考虑,倒也“合理”;更重要的是,对工作多、开销大的中年人来说,它符合自己钱包的需求。
梁实秋在《北平年景》里写道:“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而所谓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只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
所以,有家可回、有双亲可盼的人是幸运的。只是世间安得双全法,未被选择的一方总是遗憾。然而,过年本该是一次褒奖、一场喜悦、一次期待,它不该是一道“去谁家过年”的难题,一切能够如愿当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状态去为过去这艰难、疲惫、但所幸自己又挺过去的一年,好好划上一个句点。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