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花:明天就是腊八节,过年进入倒计时!
0 2024-02-07
关注“方志河北” ,我们一起来长知识!
编
者
按
春节来临,在我国传统习俗里,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怎么过都是有讲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头......
“方志河北”推出春节专辑,带您了解这些古老而有意思的过年习俗,让伟大的中国文化在这里得到真实的保存。
过
年
啦
河北民间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民谚,《青县志》载“二十八白面发”。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所以到了二十八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发面做馍,准备过年的主食。
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春
节
民
俗
蒸花馍
在井陉县天长镇乏驴岭村,这一天要“蒸花馍”。用发面造型,蒸后上色,做出各种动物形状的馍馍,体现着浓浓的年味儿。制作花馍工艺很是繁杂。发的面要软硬适中,制作时需要用到剪刀、顶针,甚至梳子等家用物件。经过设计制作,将寿桃、猴子、兔子等各种动物造型的花馍蒸熟,之后上色,一笼花馍出锅,摆在院子里,家中顿时充满浓浓的年味儿。新年期间,井陉人走亲访友“挎篮子”走亲戚,就是送这种花馍。
春
节
民
俗
摊发馍馍
这一天,蔚县有摊发馍馍的习俗。发馍馍又称“发家馍馍”,其制作过程是先把小米用水淘一遍,晾晒一下,在石碾子上轧成面。然后将米面掺水搅拌,进行发酵,称为“起面”。面起了后发酸,所以要兑入适量的碱水把面搅成浆状,放少许糖精或白糖。制作发馍馍的工具叫“发馍馍烙”,用生铁铸造,中间突起,并有一个盖。做的时候将“发馍馍烙”放在火炉上先预热,“烙”的表面在每做一个发馍馍之前都要刷一遍油,然后将米面浆用勺盛在“发馍馍烙”上,一勺一个,加盖后少许便熟。熟了后底部有“糊渣”,上为金黄色,筋道爽口,甜而不腻,人们往往边摊边吃,还会馈赠给邻里亲朋。吃“发馍馍”寓意于“发”字,希望家道兴旺发达,能发家致富有好日子过。
春
节
民
俗
贴年花
除了要发面以外,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要贴年花(窗花、年画、春联),此俗在冀东唐山一带最为明显。
旧时,老式窗户糊上新的窗户纸糊上新的窗户纸就开始贴窗花,《武安县志》载“二十八糊窗户”,为的就是贴窗花。手巧的女性是自己动手剪窗花的,铰出来的窗花千姿百态,有的也拿出去送人或出售。蔚县、丰宁、无极等地的窗花闻名遐迩。
和窗花一起张贴的还有年画,年画的作者多为民间画工,所画皆为社会风情、世态百像,而年年有鱼(余)的年画在河北最为常见,是取(余)的谐音,同时也象征吉祥、富裕。随着时代和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化的素材也在融入年画。
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酸益点酸嘢官方网址:https://www.suanyidian.com
酸益点品牌坚持以‘好果、好蔬、好料、好用心’为原则,以绿色健康饮食为主导,匠心手作,用心腌制每一份酸嘢,酸益点,更健康。 酸益点讲求现做现卖,充分保证酸嘢的新鲜,绿色天然健康,始终把顾客体验感放在第一位。
酸益点酸嘢的酸味佳、口感脆而且量还非常足,看到都能让人留口水,点上一份酸嘢吃起来就能感到非常满足,这种给人带来充实感的优质酸嘢怎能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