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关键元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都有哪些亮点,听七大主创详解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磊
你对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有哪些期待?
近期,关于9月23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消息越来越多,让人们的期待值逐渐拉满。开幕式将会如何解读与呈现“潮起亚细亚”的主题,如何体现出全民参与、亚洲一家的理念?
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及副总导演崔巍等七位主创负责人,来听听他们“剧透”了哪些内容。
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
数字科技呈现冠绝历届开幕式
数字火炬手将与真人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
“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的灵感。”沙晓岚表示,开幕式主题具有典型的浙江以及杭州符号与意象,“联想到钱塘江大潮,勇立‘潮’头,‘潮’是最能代表浙江地域特色性的元素,开幕式上还会体现国风之潮,运动之潮,数字之潮等。”整场开幕式的仪式及表演以水为串联,通过“潮起亚细亚”展现新时代中国与亚洲、与世界的文化交融。
图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彩排画面。(图片由开闭幕式导演组提供)
沙晓岚透露,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将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国风雅韵》、中篇《钱塘潮涌》、下篇《携手同行》,将杭州五千多年文明史、千年宋韵文化与数字之城的特色融合展现。
开幕式上,观众能观赏到距今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能看到南宋时期的文化风尚和精神气质,与现代文明智能的杭州,通过一座拱宸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场古今文化的对话和穿越;能看到一幅移动版的《富春山居图》,演员是在画中进行表演的,画中的山山水水,都是立体呈现,可以移动的;能体验到开幕式表演与观众的互动性,观众可以扫码参与放祈愿灯、以数字火炬手点燃主火炬等环节;开幕式上还将通过3D双威亚技术,对钱塘江大潮进行创新性表达,G20时西子湖畔的《梁祝》双人舞,这次要搬到空中去跳了;现场还将运用音乐剧的表现方式,来体现亚洲一家亲,全亚洲人民携手同行的主旨。
关于亚运会主火炬的点火方式,沙晓岚表示开幕式对AR技术和数字科技的运用冠绝历届大型体育盛会,点火仪式也不会例外,将实现“数实融合”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向全球观众发出“共筑未来,点燃希望之火”的邀请,营造“世界共此时”的和美画卷。
沙导透露,9月23日开幕式当晚,上亿人次的线上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将会汇聚在钱塘江上,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数字人手持亚运火炬,踏着浪花,来到“大莲花”上空,和现场的第六棒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点燃主火炬。
副总导演崔巍:
入场欢迎仪式体现“金灿灿”的热情
用视觉、听觉、嗅觉来展现杭州的金桂飘香
副总导演崔巍
从雅加达亚运会闭慕式上的“杭州时间”,到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开闭慕式,都有着崔巍的身影。身为杭州本土文艺工作者,崔巍觉得能够和众多的艺术家一起,深度参与到亚运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是非常幸运的事。
“雅加达闭幕式上的‘杭州时间’,由于是‘异地作战’且时间短暂,所以重点考虑如何能够把杭州‘数字之城’的特点体现出来。”崔巍回忆道,表演充分运用到了舞美上的创新创意,能够去呈现杭州这座引领科技的智能城市。
当时,距离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演出大约一个月前,制作团队就通过海运,将一块“智能化舞屏”运抵雅加达,它可以根据需求运动,既承担了舞美作用,又体现了杭州的科技感。短短的8分钟,70余名经过层层筛选的专业舞者,在雅加达闭幕式上将杭州的江南韵味、运动活力、和历史底蕴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已经过去5年了,杭州的变化翻天覆地。崔巍认为,这一次开幕式的内容,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其中一个非常大的亮点。
9月23日,正值中国传统24节气的秋分,在美好的收获季节,满眼都是金黄色的。崔巍透露,开幕式上代表团入场欢迎仪式上,会用视觉、听觉、嗅觉来展现杭州的金桂飘香。
“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来到杭州,无论大街小巷都能够闻到桂花的香味,也能够看到树上以及地上所呈现的金黄色,所以我们导演团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崔巍希望,八方宾朋,都能够感受到杭州“金灿灿”的热情,所以在空中的飘落物,以及嗅觉气味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思考,“到了现场应该不会失望的,大家会有很立体、很沉浸式的体验。”
制作人吴艳:
开幕式演出从叙事角度来看
核心的关键词是“温暖”
制作人吴艳
“国旗入场的时候,大家同声合唱,观众能领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上篇《国风雅韵》‘古今对望’时,盏盏的祈愿灯飞上天空;家家户户把门窗打开,大家一起齐唱杭州市市歌《梦想天堂》……这些细节都让人会有‘温暖’的感觉。”
吴艳表示,以往观众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在看开幕式演出,这次主创团队希望所有观众,能够以参与者的身份,把自己的热情带给全亚洲,全世界的观众,体现出杭州的好客和热情。”
吴艳也透露了开幕式排练过程中的艰辛点滴:炎热又潮湿的天气,让开幕式演出人员面临的挑战非常多。开幕式的群演,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他们也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重大活动,大家都要克服各自的困难,一遍一遍地对演出进行排练。
“在培训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受到大家的激情和温暖。在这样一个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我坚信我们交出的答卷一定会让大家满意。”
图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彩排画面。(图片由开闭幕式导演组提供)
杭州亚运会开幕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秋分,届时,大家在秋分这一天来到开幕式现场,可以看到良渚的先民们庆祝丰收的方式,寓意着全亚洲的人们都能够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润物细无声,整场开幕式都会在一些细节和点滴中,让观众去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撰稿冷凇:
开幕式上“水”要素贯穿全程
国风宋韵体现“风雅处处是平常”
总撰稿冷凇
整场开幕式的仪式及表演以水为串联,对于这一设定的初衷,总撰稿冷凇表示,杭州是一个因水而兴,因水而生的城市。“大家知道杭州的几张名片,钱塘江、大运河、西湖、西溪湿地都是跟水相关的。所以我们想把‘水’作为整场开幕式文学串联的整体元素。”
“整个开幕式中的‘水’元素体现,它既是中华文明良渚文化的探源,又是浙江文化、杭州文化的溯源,它也是亚洲各国山水相依的结缘,表达着我们对未来美好中国的祈愿。”
冷凇说,整个表演上,导演组团队实现了三重双向奔赴:首先是人与潮、力与美的双向奔赴,大型演出中会有很多人屏互动的视觉创意;其次是艺术和技术的双向奔赴,开幕式上的立体网幕,具有透视作用,离远了看是透明的,与巨幅的地屏相映衬,在表演的过程中能把“水’”和“潮”的视觉表达做到震撼人心的高度;再次是在宋韵文化中的“水”,实现了崇高美和婉约美的双向奔赴。“‘水’是刚柔并济的,我们把‘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整场的串联贯穿,也在演出中得到了极致的放大。”
风雅处处是平常,这一宋韵的基调在开幕式表演呈现上,也十分考究。冷凇介绍,主创团队做了非常丰富的设计:琴棋书画、诗酒茶印,都是具有杭州特色的风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让演出道具得以全面创新。“每一艘宋韵游船上,都在演绎着宋韵风雅的故事,包括在窗口的角度,也有很多人在进行表演,让大家能够感受到,其实生活之美就在身边。”
杭州的油纸伞很有名,导演组专门做了油纸伞灯,伞灯突然亮起来的一瞬间,会让大家心里有一种激昂的感动。还有灯笼,通过VR、AR和虚拟视效,会在电视端和现场看到不同版本的宋韵之美。
除此之外,浩然正气的爱国主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都被认为是宋韵的延伸。开幕式上,观众可以一睹国风雅士的意气风发,既是有风骨的,又是高洁而有气节的。
“在演出中我们会看到这幅画卷在徐徐展开的时候,每一位舞蹈演员其实都是一个时代的画笔,用舞姿来进行山水画的勾勒,呈现出融合创新的效果。”冷凇说,在开幕式第一篇章的最后,大家喊出“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表达了“亚洲一家”的感觉。
执行导演孟可:
创新面临着要克服新的困难
期待开幕式时表演者们灿烂地绽放
执行导演孟可
“从亚运会开幕式开始策划,到实现落地,创新是最核心的,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执行导演孟可说,开幕式表演的创新体现在内容、表现形式等方方面面。由于面对前所未有的演出道具和表演形式,现场排演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例如首次在大型空间使用3D双威亚技术,落地实现的难度翻了很多倍,同时舞蹈演员需要忍受炎热的天气进行一次次地反复练习,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此外,开幕式上的大型演出,需要很多大学生演员和志愿者演员的参与,他们大多并没有接触过表演,也没有什么舞台经验,需要将大伙培训到专业表演者的熟练程度,难度不小。
“经过我们学生演员、群众演员和我们整个团队的亲密合作后,目前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一个要求。”孟可表示,9月23日晚,相信表演者们一定会特别灿烂地绽放自己。
执行导演高燕:
开幕式演出力求 “整体气质雅,视觉呈现美”
执行导演高燕
总导演沙晓岚强调,演出的整体气质要雅,视觉呈现要美,具体要如何呈现呢?执行导演高燕“剧透”道,开幕式上观众们可以看到“人在画中游”的景象,独舞演员和地屏影像,以及空中的网幕和虚拟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把演员变成了一幕“可以说话的丹青”。
随着舞蹈演员的动作和行进,我们可以看到琴棋书画,还有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等非常多的文人雅集的细节性表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整体性表述。
高燕透露,最后的时刻,观众们会看到古临安和今杭州古今对望的景象,导演组利用虚拟技术,将一副万家灯火的古今相辉映的场景呈现在大众面前。“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杭州将向全亚洲发出最诚挚的邀请。“这正是体现了演出整体气质雅,视觉呈现美的效果。”
威亚总设计谢永伟 :
两位舞者“飞行”速度接近每秒4米
3D双威亚技术“黑科技”保障舞者安全
威亚总设计谢永伟
此次开幕式,是首次在大型空间中使用3D双威亚技术,有哪些技术难度、技术突破,主创团队为这次演出服务做了哪些升级?威亚总设计谢永伟表示,这套系统是第一次为开幕式专门定制首创,所以技术难点很多。例如在整个索道的结构布局上,要做到让两个演员在一个三维空间里面随意“飞行”,因而在两个演员“飞行”的过程之中,需要每个人有4根来自不同方向的钢丝,对演员进行牵拉,2个人有8条绳索,在空间里面会造成很大的限制。
“为了突破限制,我们采用了平行空间的设计方式,将两位演员和两组威亚系统进行分层、分组的管理设计,在运行过程之中协同配合,通过一套专门为开幕式研发的系统进行控制。”谢永伟说。
在整个表演过程之中,3D双威亚系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有很多“黑科技”亮点。例如,在系统运行当中,所有运行的绳索如果出现了摩擦或者碰撞,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停止,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整个飞行轨迹是否安全,如果出现异常可以立即报警,大大提高在“飞行”表演过程之中两位演员的安全性。“我们两位演员在表演时,最快‘飞行’的速度接近了每秒4米,因此需要全方位的安全保障。”谢永伟表示,“我们将先进技术与艺术进行高度融合,将艺术的时空扩展升华,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更加期待这场盛大开幕式的如期而至了?9月23日晚,让我们一起感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关于本文的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如因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